九年級政治4-6課教學案及答案2
板書:1.我國的資源國情
現狀: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形勢嚴峻。(見附錄)
原因: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板書:2.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后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像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既不能做它的奴隸,無所作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對大自然隨心所欲地發號施令。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
設計意圖:了解我國資源現狀,辯證認識人與自然關系。
活動二:開動腦筋,描繪明天
人類的明天將是什么樣子呢?悲觀主義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人們承認面臨著嚴重危機,但是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板書: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人口、環境、資源問題
人口、環境、資源問題,其實質都是發展問題。在今天,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已經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人們的共識。
板書: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科學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
出示材料: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國家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所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思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發展就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假如你的班級要舉行一次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的討論會,你將代表你所在的學習小組在討論會上發言,現在請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為這次討論會寫出主題發言要點。
小結:(1)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2)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3)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4)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為實現人與自然相處和諧,就必須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來換得經濟的一時發展。只有實施可持續發展,才能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正面臨著一場新的文明轉型,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如不徹底改變高消耗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很難逾越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因此,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設計意圖: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涵與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