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地圖
【答案】①西南 正西
②河流的大致從南向北流
公路先西南——東北走向,后東西走向(或:先東西走向,后東北——西南走向)
二、在地圖上辨認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 方法:
1、海拔(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地圖上標注某地高度的數值均為海拔
2、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3、兩者的關系:相對高度等于兩地海拔之差。
(二)等高線地形圖:
1、概念: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2.等高線的特點:
①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相同,
②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距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若是同一幅等高線圖中相鄰兩條等高線的相對高度不同,則須標出每一條等高線的數值)
③零米等高線表示的是海岸線。
④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⑤除了陡崖和懸崖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線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圖的中間部位不中斷。
⑥等高線與“示坡線”“分水線”、“集水線”垂直相交。
3.等高線圖上的基本地貌類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圖 等高線圖 地形特征 說明
山地山峰 閉合曲線外低內高▲符號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降
盆地洼地 閉合曲線外高內低
四周高中間低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向內側降
山脊 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脊連線
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部分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山谷 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連線
山脊之間低洼部分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鞍部 一對山脊等高線組成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陡崖 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懸崖或陡崖
峽谷:兩組山脊等高線對壘,中間是一道比較狹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的是峽谷。
4、等高線地形圖中相對高度的計算: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假若等高線的條數為n,等高距為d,則
(1) 等高線不重合時,相對高度h=(n-1)d或(n-1)d≤h<
(n+1)d
(2) 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起時,則相對高度h的取值范圍為 (n-1)d≤h<(n+1)d
如圖2-4是一個陡崖,可能400米等高線剛好穿過崖頂,而100米等高線剛好穿過崖底,則陡崖的最小高度為300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點高度為499.99……米,而崖底高度為0.0……01米。則這個陡崖的最大高度為近500米,所以陡崖相對高度為300米≤h<500米。
(3) 重合等高線中最高值為g,最小數值為d,等高距為d,則
陡崖頂部海拔高度h的取值范圍為g≤h<g+d
陡崖底部海拔高度h的取值范圍為d-d<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