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二學習主題導學案
13.觀察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這是商朝略圖,圖中a處是現在的河南安陽,
商朝曾定都于此,請你回答商朝是在什么時候
由誰把都城遷于此,當時此地叫什么?
(2)商朝鼎盛時期的勢力范圍已經比夏朝時有所擴大。請你說出夏朝的統治中心,并繪制出一幅商朝勢力范圍的示意圖。
14.河南博物院是現代化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 座落在河南省會鄭州市,于1998年5月1
日正式對外開放。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積10余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目
前館藏文物達13萬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5000余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
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內設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展覽館。首批推出
2個基本陳列和6個專題陳列,內容豐富,蔚為大觀。配備中外語音導覽系統、錄像
播放、電腦咨詢等設施,盡力滿足觀眾對文物求知、鑒賞、娛樂等需求。河南博物院
的前身為河南博物館。自1927年創建以來,經歷了76年的風風雨雨,傾注了一代又
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假如你是河南省歷史博物館的一名解說員,當參觀者向你詢問
有關夏、商興亡的歷史,你將怎樣向他們介紹?為了更好的解說,請你設計一份夏、
商的大事年表。
第二學習主題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5課 西周的興亡
【目標要求】
一、識記與理解:
了解西周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和都城;了解西周結束時的國王、時間;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內容并初步理解實施的意義。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課前分小組布置學生查找“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烽火戲諸侯”兩個歷史故事及其講述,以及課后布置學生制作西周主要諸侯國分布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敘述表演能力;通過幫助學生分析武王伐紂的性質和勝利原因,培養學生總結歷史現象,初步發現歷史規律的能力 。掌握一種歷史地圖的制作方法。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公元紀年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商朝的滅亡、西周興起和結束的學習,認識人心向背對戰爭勝負、政權存亡的影響。通過對周武王與周幽王的對比,引導學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通過對西周的政治經濟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西周王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
【預習導學】
1.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推翻商紂王的統治后,建立了周朝。周前期的都城在¬¬¬¬¬_______,
歷史上稱為西周。
2.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在各地去建立封國。封國國君享有統治和管理所轄區域土地和人民的權力。但他們必須
承擔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朝見周王,參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貢
獻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服從周王調遣_____________等義務。不承擔義務者,
將受到懲罰。這一制度歷史上稱為分封制。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西周末期各種矛盾空前激化,___________年,犬戎攻破鎬京,____________被殺死,
西周至此結束。
【問題探究】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
這種事例比比皆是。請舉出夏商周時期各一件史實說明“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例題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