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二學習主題導學案
然條件對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的影響。
2.能力與方法:
通過識圖培養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養理解
當時人們生活狀況的能力,發現當時人們的審美特點;通過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舊
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比較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
其創造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通過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適應、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典型史實,啟發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預習導學】
1.反映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址是 ,距今約 年,其遺址
位于今天的 省境內。
2.最早種植水稻的是 原始居民。
3. 人類建造房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建造的木頭房子。
4. 約60XX年前,生活在今 半坡的原始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
他們把 加工成小米,還會紡織 。
5. 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鮮麗的彩陶,上有美麗圖案,陶器上還有一些刻畫符號。
【問題探究】
半坡原始居民比山頂洞人有哪些進步之處?
【例題精析】
例1. (XX年株洲)水稻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
嘗香噴噴的米飯/ ( )
a.云南元謀縣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陜西半坡村
【解析】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內發現了大量碳化稻谷、稻葉等,說明河姆渡人已經
開始種植水稻了,因此符合題意的答案是c。
例2.(XX年聊城)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遺址,生活在該遺址的原始居民
鉆孔石斧 紡輪 二魚紋彩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