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六單元第二課你我他的世界教案
○ 你覺得父母尊重你嗎?為什么?
○你覺得你尊重父母嗎?為什么?
○你覺得你的同學(老師、家長)是平等對待你嗎?舉例說明。
○談談不被尊重、不能被平等對待的感受與心情。
【總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舉了很多事例,談了自己的觀點與感受,都非常好。我只想告訴大家,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要求、渴望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要求他人平等對待自己,自己就要平等對待他人。課本第14頁上舉了一個例子,說明了父母尊重、信任孩子,孩子也會尊重、信任父母。
【舉例】有位媽媽為了上學的兒子,每天早晨要早起為孩子做早餐。有一天。媽媽見兒子睡得香,晚叫醒了他三分鐘,兒子就跟媽媽大吵。拿起漢堡包一咬,因為剛從微波爐中取出,很熱,他就生氣地將漢堡包扔在了一邊,對媽媽說:“這么熱,讓我怎么吃呀!”說著背起書包就走了。望著辛苦準備的早餐,媽媽心里難過極了。
【提問】為什么媽媽難過極了?
【總結】不被理解,不被尊重,兒子的語言尖刻令人傷心。
【提問】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總結】要理解父母,與父母坦誠地溝通,表達自己的意愿,寬容彼此的過失。請大家看課本第15頁的楷體字。
父母是與自己關系最為密切的人,與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是我們培養人與人交往能力的基礎,是我們擁有良好、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理解與尊重父母,不但要明確自己的權利,更要懂得自己的義務。
【板書】2.什么是真正的尊重與平等
【問題】你最看不起什么人?為什么?
【總結】我發現,大家看不起的人身上都存在很多缺點、不良品質甚至是惡習。大家看不起和摒棄的是這種觀念、作風、行為習慣等,而不是這個人的全部。
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因為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及受教育程度和個人修養的不同,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缺點與毛病,有的人甚至會危害社會與他人,會犯罪。但是社會中每一個人,在法律的范圍內都應有獨立的人格和相應的權利,沒有哪個個人可以剝奪這種合法權利,可以藐視、污蔑他人的人格。
看課本第15頁第一段。
一個社會不應因為職業的不同而產生等級,也不應因為他人身上有缺陷而加以嘲笑和不尊重。
真正的尊重與平等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板書】
(1)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
【總結】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是不同的,思想的不同、職業的不同、觀念的不同等等,正是這些不同的人們,形成了色彩紛呈的人類社會。怎樣才能在社會中健康、快樂、充實地生活呢?這是個人生大課題,答案復雜,需要我們每個人尋找。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會尊重與平等地與他人相處,是其中一點。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與平等,收獲豁達與平和。
●教學提綱
二、尊重與平等
1.生活需要尊重與平等
2.什么是真正的尊重與平等
(1)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