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
扮演漢初農民的幾位同學上臺開始進行表演,講述他們生活條件,觀看的同學會說到下列詞語形容漢初經濟狀況:蕭條,民不聊生,國家府庫貧乏,國家缺少馬匹,多用牛車。
(1)禁止把農民變成奴婢
(2)釋放犯罪的人回家種田
(3)農民耕種無人的土地,可歸自己所有。
(4)減輕賦稅,十五稅—
學生根據短劇可起如下名稱
(1)文帝拒收千里馬
(2)文帝景帝注重農耕生產
(3)文帝提倡節儉,不修露臺
(4)文帝“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1)獎勵農耕
(2)提供節儉
(3)重視“以德代民”
景帝后期,國家的糧倉滿了,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倉外,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
學生答:選賢任能
學生答:王國問題,
漢初、劉邦為鞏固統治,大封劉姓子弟為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七國之亂”
劉濞
吳王
“誅晁錯、清君側”
沒有
變小了
使諸侯國力量得到削弱,沒有力量對抗中央
借口諸侯王所獻黃金成色不夠,削去當時半數的侯國。
(1)西漢時,諸侯門下聚集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不利。
(1)董仲舒稱天子是天的兒子,代表天統治百姓,漢武帝認為很符合他統治的需要。
(2)董仲舒認為,維護政治
上的一統,就需要實現思想的統一,而百家各異,于統治不利。
中央設立太學,以五經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軍事和經濟上也相繼實現了大一統
漢武帝雄才大略,實現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經濟、軍事的大一統,不愧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過錯,連年窮兵黷武,加重賦稅,給人民帶來災難,可見功大于過,仍要對他持有肯定態度。
時間 25年
建立者 劉秀
都城 洛陽
學生解釋光武中興,光武是漢武帝的年號,他采取一系列政策如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懲處貪官污吏,注重農業的發展,由于社會安定,經濟狀況良好被稱為“光武中興”。
學生自由發言,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選b
選c
西漢時以五經作為學習主要內容,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比漢朝多,有代數、幾何、英語、地理、歷史、生物、音樂、語文等,不僅有自然科學類,也有人文社科類。
通過毛澤東詩《沁園春·雪》導入新課,方式新穎,學生易于接受,又能烘托氣氛,很自然地進入新課學習中去。
板書: 大一統的漢朝
由于通過學生的表演展現出來,形式活潑,學生樂于其 中,教師避免枯燥的背景介紹,而學生準備充分,能很快找出所設計問題的答案,教師可以適當評價。
板書──文景之治
盡量讓學生通過觀看影像找出相關內容,既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又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