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接著教師演示cai課件,展示細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提問: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細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為食)引導思考:細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觀看大屏幕,分組討論并回答。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過渡:既然細菌和真菌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的,那它們與動植物和人有什么關系呢?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內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類患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由學生把各自從不同途徑(網絡、報紙、實際生活,)獲取的有關資料(實物、標本、實例、報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實物展示、講小故事、談體會感受、經驗介紹、角色扮演、新聞播報等)呈示出來。通過學生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培養學生課前探究能力,并且讓學生自主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也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和分析評價能力。
教師或主持人利用課件呈示相應的圖片標本以補充并把各類疾病分類歸納:人(扁桃體炎、猩紅熱、痢疾、丹毒、足癬、臂癬)提問:這與細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關嗎?引導思考:我們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治療疾病?列舉“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紅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鏈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藥盒,介紹該種抗生素的治療范圍。怎樣才能預防和防止動物或人患病?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長期使用或濫用抗生素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如細菌會產生抗藥性,人體產生過敏反應等,應遵照醫囑,根據病因、病情、合理使用)。給農作物帶來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問:細菌和真菌會給農作物帶來危害,使農作物患病,那我們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幫助農業生產利用細菌和真菌來防治農業病蟲害?列舉微生物農藥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麥白粉病的慶豐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細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劑,它們都具有環保作用,值得我們大力推廣。指導學生閱讀p70“以菌治蟲”各向學生滲透sts教育,理解科學技術在實踐中的價值。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看問題
(三)與動植物共生
師: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還能與動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p68仔細默讀,找出關鍵詞。指導學生看書。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學生觀察采集地衣的錄像,請一位興趣小組的同學結合錄像介紹地衣的生活環境和特征,并請其他同學觀察桌上的地衣標本,歡迎其他同學參加興趣小組活動。
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理解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強調共生的概念。
觀看大屏幕:觀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說說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現象與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69第1題,小組討論回答,現在化肥生產很發達了,為什么還要用這種“生物固氮”的方法來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呢?總結出生物固氮的優點:環保、高效、節能、收益大等。
還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現象?天麻是密環菌與植物的共生體,沒有密環菌,就不能形成天麻。開麻可治頭痛、眩暈、抽搐痙攣、小兒驚風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