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作用――用“灌根”法給相思樹治病(附教學反思)
布置作業 基礎訓練有關內容。
〖教學反思〗
1.本節課實驗的過程需較長時間,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看到完整的實驗現象,應事先讓生物興趣小組的成員在課前作好實驗,上課時將實驗裝置及記錄帶回實驗室。
2.盡管兩個問題是三班學生提出來的,一班、二班學生卻表現了極大的興趣,當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經過開發成為一種課堂資源時,由于他們都是同齡人,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他們熱烈地討論,愉快地分享著彼此的探究成果,從以前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
3.用“灌根”法給相思樹治病,其實就是用“灌根”法給古樹治病。古樹是我們社會的一大財富,我經常看到報紙上報導某某地方、某某果樹蟲害嚴重,有生命危險。可惜之余也沒多想,當看到學生問我這個問題時,我就不得不請教一些有經驗的人,并且到處查找資料了。上《吸收作用》第二節課之前,我已經了解了銅陵市天井湖公園的兩棵古樹,就是采用“灌根”法來防治蟲害的。所以上探究課,老師是有備而來的,而且這種準備要花費大量時間,當然教師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這對教師本人而言,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4.本節課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呈現出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重要變化。師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感染、相互吸納,營造了濃烈的探究氛圍,學生的靈感和才智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5.本節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帶領學生在一周時間內順利完成此項探究實驗,達到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使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目的。激發學生嘗試以小科學家的身份進行探究,燃起學生親自動手、動腦、領略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的興趣,培養他們樂于探究的學習精神。
6.當學生以新的學習方式學習后,我發現學生是具有實踐能動性和思維超越性的主體,他們迸發出的智慧火花會讓我們在內心為之一動;當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生產實踐或學習中發現并提出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學會尋找問題答案的思路和方法時,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這種能力將使他們更從容地面對新的科學問題,更有效地獲取新的科學知識,更全面地提高科學素養,也使他們今后能夠更好地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點評〗
1.第一課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實踐設計實驗的過程,特別是指導學生設計定量的實驗和用設計的表格記錄數據,有效地發展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第二課時的精彩之處在于聯系實際,用學習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生產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關注并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