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小車下滑的時間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小車在斜坡上下滑時高度與時間數據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小車下滑時間隨著高度變化而變化,從而了解變量、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意義,了解可以用列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與歸納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從表格的數據中分清什么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情況.
教學難點:對表格所表達的兩個變量關系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投影:
1.認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展示從17歲以后不同年齡段男孩女孩的身高情況:
(1)自身比不同年齡平均身高情況如何?
(2)男、女孩不同年齡身高的比情況如何?
(3)大致的描述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教師指明:這個圖形還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如什么時候女孩平均身高變化不大,什么時候男孩比女孩身高增長的勢頭大.....
現在我們只研究一個量(比如男孩的平均身高)與另一個量(如男孩年齡)之間的關系,學習這些知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關心自己.
二、探索新知識
1.投影圖表,學生觀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問題:
支撐物高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小車下滑時間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表格中的數據告訴你什么?當支撐物高度為70厘米時,小車下滑時間是多少?
教師明晰:只要是表格中所提供的支撐高度,就可以通過表格容易查找到小車下滑時間的準確值.
(2)如果用h表示支撐物高度,t表示小車下滑時間,隨著h逐漸變大,t是如何變化的?
(3)h增加10厘米時,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4)估計當h=90時,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2.出示投影:議一議
我國從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統計數據如下(精確到0.01億):
(1)如果用x表示時間,y表示我國人口總數,那么隨著x的變化,y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2)從1949年起,時間每向后推移XX年,我國人口怎樣變化的?
小結:
學生對于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不是很理解,不能將兩個量聯系起來看.
利用表格來預測一件事物的發展的題目學生不易掌握,應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