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1)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我見到的大作家(節(jié)選)
第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趙麗宏。
可是當我看到穿著海藍色立領襯衣,滿頭花白頭發(fā)的高個子男人走進課堂的時候,我?guī)缀醮_認,照片上的趙麗宏不是眼前的這個男人。照片上的他是那么年輕,那么意氣風發(fā),可這個不茍言笑的男人卻幾近蒼老。
也許聽課的人都感覺到了一種震撼內(nèi)心的傷感,因此教室里安靜得幾乎像空籟的宇宙一般只剩下風和氣流的聲音了。
趙麗宏開始說話了,于是我終于在他緊撮的雙眉中看到了那個常常陷入思考的頭顱,我看到他幾近憂郁的眼睛,即便在開一句玩笑的時候也充滿了悲傷的幽默。
這一次,他并未真正為我們講課,他給我們介紹一位搞遺傳生命研究的科學家,他說:“自然科學有多么重要,這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我們迷醉在了整整一下午的生命和遺傳的奧秘中忘乎所以,而趙麗宏,卻悄悄地消失在了陽光明媚的午后。當我們醒來時,這個花白頭發(fā)蒼老的男人已經(jīng)不知去向。
這是一個并不張揚的男人,可我何以在我的記憶中覺得他是細膩委婉到非要把他的情感用躍動的句子來表達的呢?坐在我旁邊和我一起聽課的年輕寫手羊羊悄悄在我耳邊說:剛才那個很老的男人是趙麗宏嗎?我本來以為他才三十多歲,看來詩人在讀者的心中是不會老的。
羊羊說對了,詩人,怎么會老呢?趙麗宏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生命科學家,而他自己,沒有用詩的語言給我們上課,他悄悄走了,他讓我確信他的詩是不能用口語來表達的,一如開在原野上絢麗的花朵,當你把它采摘下來的時候,它就失去了它的芳香。
那個看到真實的趙麗宏的下午過去了,而他的魅力,卻依舊在我中學時代的那本詩集里燦爛彌放,不是用他的嘴,而是用他寧靜致遠的筆。
(摘自《東方論壇》2002年11月29日)
2.課文擴讀材料
青春之門
趙 冬
我是一個喜歡在人家門前徘徊的孩子,無意間看見的小花貓或藍風鈴什么的,都會引逗得我在人家門口默默地望上半天。我的一雙眼睛以外永遠是一扇門,把自己內(nèi)心世界與外面的大世界隔絕開來,于是心中就總是醞釀著孩提時代的那種清純,于是眼睛就總是貪婪地向門外張望。
從前一直認為那扇門很大,大得連風雨都推不動。那時門里只有爸爸媽媽、姐姐和玩具熊,一本舊舊的連環(huán)畫早就翻爛了;一首催人如夢的童謠早就唱厭了;一段關于公主與巫婆的故事早就聽膩了……可門卻關得那么嚴,我出不去。只好經(jīng)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鷺在云里鉆來鉆去,心兒便也插上了翅膀飛出大門;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種野獸在雪地中的腳印,每一串腳印都跳到了門外……懂事的時候,我就試圖接近那扇門,有時間就與它培養(yǎng)感情,跟它說話,給它唱歌,向它做鬼臉兒……可是不論我怎樣討好,它都不理我,它離我好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