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1)
教學步驟:
1.范讀三首小詩。要求學生在聽讀中留心句中和句子之間的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三首小詩,體會每首小詩表達出的中心大意。(讀后,抽選學生嘗試說說自己的體會。教者記下學生理解小詩大意出現的偏差。)
3.品讀小詩,討論問題。
(1)教讀《成功的花》。(先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后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對學生理解不了的難點教者及時作出精當的講解。)
①詩中哪一個詞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
②“現時的明艷”與“奮斗的淚泉”“犧牲的血雨”之間有什么聯系?
③詩人用花的“明艷”比喻什么?
④《成功的花》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學生自讀《嫩綠的芽兒》和《青年人》,討論下列問題:
①兩首小詩表達詩意的關鍵詞語各有哪些?
②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寫出了詩的形象?
③每首小詩勸勉青年人該怎樣去做?(先分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教者要扼要點評。)
4.指導朗讀,啟發學生找出句中要重讀的詞語。
5.指導學生誦讀并背誦這三首小詩。
6.組織學生交流自己讀了這三首小詩后想到了什么。
7.指導品讀詩歌的方法。
(1)把握詩歌的形象。
形象是抒情和說理的基礎。如《成功的花》描繪了“花”和“芽兒”的形象。
(2)體會詩歌的語言。
如《成功的花》用“透”字寫出了“淚泉”充分浸泡之狀;“遍”字寫出了“血雨”拋灑范圍之廣,從而表現出“芽兒”的奮斗和犧牲。
(3)通過聯想,領悟詩歌的感情和哲理。
如《成功的花》一詩明顯帶有詩人對人生的探索的印跡。通過鮮明的意象,表現出詩人真摯熱烈的情感,啟發人們只有努力奮斗,不怕犧牲,才能成功。自然含蓄,又富哲理,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思想的啟迪。
8.精選《繁星》《春水》中的其他小詩,要求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品讀、討論、交流:
(1)詩中描繪意象特點的詞語是哪幾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作者借助什么形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9.課后練習:
(1)默寫這三首小詩。
(2)課后閱讀詩集《繁星》《春水》。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往的學習經驗,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特別強調學習詩歌要注重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