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案3
4.第二部分
問題1:這部分主要敘寫什么?
從“奇跡”一詞(世上少的絕妙的事物,這里指的是貝聿銘的作品。)可見該節重點介紹的是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上的突出成就。
人一生能造就一個奇跡,已經是難能可貴,而貝聿銘不是一次,而是“屢創”。
問題2:“屢創”體現在哪?
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筑在100項以上,在世界各地均有,且獲獎的有50次以上。
這眾多的大型建筑,不可能一一道來,作者選擇了哪幾件來說?
肯尼迪圖書館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
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這三大建筑應該是貝聿銘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絕對的建筑奇跡,現在就讓同學為我們介紹這三大奇跡,看看它們到底有何絕妙之處。(學生自由介紹,圖片展示方字說明)
貝聿銘建筑的確是奇跡,同學的介紹,老師的補充,圖片的展示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貝聿銘建筑的魅力。但我們除了通過這種比較直接的方式了解,認定貝聿銘建筑的高超,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了解呢?側面。
請找出從側面說明貝聿銘建筑藝術是奇跡的語句。
①“深深地獲得肯尼迪遺孀杰奎對……金質獎章”
②“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杰出建筑師”
③“同年,貝聿銘獲得了……巨大的寶石”
正面側面結合具體說明了貝聿銘建筑的高超設計,獨特魅力。
問題3: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又一個建筑奇跡卻是在什么境況下產生的呢?
“非議中”
“非議”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上?
在設計肯尼迪圖書館時,貝聿銘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初生之犢”,啟用他,必然招來其它建筑師的非議。
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也曾引起軒然大波,……毀了金字塔。
最后作者用了一句議論概述了這種現象:
“貝聿銘設計的建筑作品……成功所在”
問題4:從“非議”到“驕傲、標志”這說明了什么?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示?
貝聿銘的設計往往帶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超越意識,所以在當時總是不削為部分人所接家認同,而當人們真正懂得理解他的設計意圖后,就會積極地肯定它的價值,將它推薦到很高的地位。
歷史中這種情況很多。先進的新生物的出現,總會引起社會的波動,出現各種爭議,不被一些權威人士認可。但歷史會公正地證明一切。如伽利略、凡高……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貝聿銘的什么品質?
敢于創新、勇于探索
挑戰傳統、開拓創新
5.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從題目我們就可看出此節主要表現貝聿銘深沉的愛國之情。
問題1:他的愛國之情到底體現在哪里?
①生活習慣:
“成家立業、功成名就”表明他生活舒適,事業順利。
“66個年頭”說明他離開祖國的時間已經很長,然而一生對中國的深情卻依然縈系于懷,落實到生活中就表現為語言、衣著打扮、生活習慣、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國傳統。
②對中國的感情
回到祖國,他心中有無限的感慨。
請問他會感慨什么?
祖國的巨變,鄉音鄉土鄉情,久別重逢,游子歸鄉。
——我的根在中國(指生命的根,民族的命運,割不斷的祖國親情)
當然,作為一個杰出的建筑家,他表達對祖國感情的最好辦法莫過于在他的建筑設計中滲入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此節作者選取了兩大建筑: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