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學案)
(3) 。
拓展延伸
(一)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鄧稼先
抗戰開始以前的一年,1936至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后來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我們又是同學。以后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住同屋。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至1966年我在普林司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時間里,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的領導戰時美國的原子彈制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五個人,包括奧本海默,所以我和他很熟悉。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根廷鎮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轉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向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有四十多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然而打斷別人的報告,令講演者難看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較少出現一些。奧本海默是一個復雜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忠厚樸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我想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是他之所以能成功地領導許許多多各階層人士,為中華民族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因此絕對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成立了兩派群眾組織,對吵對打,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而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工作,與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氫彈。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們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別人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而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跡!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的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的領導中國的原子彈工程。當時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和葛羅夫斯,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認識!
1、這部分文字用大量的篇幅寫了奧本海默,其用意何在?
2、從這部分文字中,我們能夠看出,鄧稼先作為一名科學工作的領導者,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