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3.用品味詞句的方法品味席慕蓉的《鄉愁》。
四、遷移
綜觀這兩首詩,都不自覺地用了“鄉愁是……”這一句式,第二首詩中鄉愁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第二首詩中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是沒有年輪的樹。
請學生仿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學生寫句舉例: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
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
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
鄉愁是那根在靈魂深處流動的血管
鄉愁是遠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
鄉愁是別離時媽媽不斷的揮手
鄉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
鄉愁是人一輩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習詩人豐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訓練點
指導學生“煉字”。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1.感受詩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樸美、清新、明快的語言美。
3.欣賞詩歌所表現的音樂美。
二、學法引導
適當聯系時代背景,簡要點撥,重點理解“像草一樣顫抖過的/快樂或者好的思想”和詩人把聲音比喻成“微風”“陽光”的意義和表達效果。在朗讀中體味其中的美。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講清想像的詩句。
2.難點:形象化的詩句。
3.疑點:歌聲“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對這種想像寫法的理解。
4.解決方法:多舉例子。采用討論,比較等方法,解決詩中的疑難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朗誦磁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根據詩歌的特點,本課的學生活動,主要采用朗讀法。按個別、整體、部分、師生等形式,有感情朗讀體會詩中的感情。
閱讀分析何其芳的《歡樂》(見后面參考材料)。
七、教學步驟
導語 何其芳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以綺麗、精致又略帶感傷的詩風聞名于世,在詩藝上造詣很深。1938年他從四川去延安。這首詩寫于1941年,那正是舊中國艱難的年代,但在延安,詩人生活在另一個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為少男少女們祝福。
(一)明確目標
學習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勾畫生字詞。
字 弦xián
詞
憂傷:憂愁悲傷。
潺潺:象聲詞,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曚昽〈書〉日光不明。
(包含后邊的《歡樂》里的詞)
2.學生朗讀、理解、領悟、品味。
(1)提問:“少男少女”用現在的話,應當怎樣說?作者為什么要為他們歌唱?
“少男少女”就是現在所說的男女青年。這是從文言文沿襲而來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少年”,指的就是現在所說的青年。詩歌第一節,從“早晨”,“希望”等不同側面,表達了對新生活、新世界的贊美與向往;而青年,正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正創建著“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體現了“正在生長的力量”。因此,他要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2)提問:你從整體上如何理解評價感悟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