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四、板書設計參考
蟋蟀在時報廣場
塞爾登
友誼助人渡難關,真情促人獲成功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積累名人名言“友誼篇”建立名言卡;并針對生活中朋友間的一些盲目的“義氣”、“請客送禮”現象,進行“如何交往來加深友誼”的討論,寫成文段。
教學探討與反思
語文出版社所選課文特別重視多元文化的吸收,學生應通過本課的學習,舉一反三,多閱讀幾篇多種風格的童話。
想像訓練要一以貫之,所以本單元每篇課文都安排了片斷訓練。寫作是語文課的重頭戲,應該在每一節課安排適當的訓練,天長日久,即見成效。
13、我愛這土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
2.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閱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斗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
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感受詩歌的節奏,理解詩歌的意象,感悟詩歌的意蘊。
2.賞析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詩句,理解詩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難點
.通過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
◆教學突破
以誦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朗讀、品讀、析讀中通過文中象征意象來把握詩歌的內涵,分析詩句的表現力,從而理解詩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學過程為啟發方式展開問題——誘導思維進行討論——積極發言探究互動——拓展文本創新閱讀。
i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詩歌《我愛這土地》朗讀帶;輻射閱讀材料《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斗者》。◆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朗讀詩歌。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1.情境導入 1.激情激趣2.誘思導學 2.朗讀感知3.析讀意象 3.品味意境
一、情境導入(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課堂調查:
(1)你喜歡讀詩嗎?
(2)你喜歡讀哪些詩?
2.師:哪位同學來說一說自己平時是怎
樣讀詩的?
根據調查結果,隨機導入。如學生喜
歡讀詩,’那按學生讀詩的方法進人學
習。如讀詩學生不多,那從這首詩開
始,引導學生讀詩、愛詩、寫詩。
3.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現代詩《我愛這
土地》,作者艾青。(板書課題) 1.喜歡讀詩的同學舉手表示,并說
一說自己喜歡的詩歌。如古體詩
(唐詩、宋詞)、現代詩(毛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