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個人、集體與社會]單元教學要點
第5課:積極融入社會 做一個社會的人 關注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課標依據〗 1.“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評價、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1.1.6)。 2.“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2.2.5) 3.“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部分: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3.1.4) 4.“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部分: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3.1.5) 5.“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承擔社會責任”部分: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3.2.4) 6.“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承擔社會責任”部分: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3.2.5)〖教學評價建議〗 1.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熱愛班集體、積極投身社會,重點在于評價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懂得班集體在自己發展中的重要性,知道怎樣維護班級榮譽,明白怎樣適應社會,怎樣發揮自己的價值。 2.建議采用談話法和觀察法的評價方式。與學生談話,了解他們對自身的認識和評價狀況;并觀察學生在班級和社會生活中的表現,也可以把觀察的結果做成成長記錄,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 3.本單元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如觀察法、描述性評價法、項目評價法、談話法、互評法、個人成長記錄法等,也可結合使用,目的在于客觀地反映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做出的相應行為,并針對具體思想、行為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