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做自尊自信的人
5、進行“缺點大改造”活動。
6、表演課堂小品“如此自尊”。結束后讓學生總結虛榮與自尊的區別,并讓其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曾有過或看到過類似的事例。
四、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讓學生談談自己或他人的虛榮表現時,可能會使某些一貫較虛榮的同學覺得下不了臺,老師應及時地引導好這部分學生正確地面對其他同學的直言不諱。
第二課時 第一課第二框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一、教材分析
重點:明確自尊與尊重他人間的關系。
難點:正確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含義。
二、學生分析
現在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得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自尊和快樂,而不太會注意別人的感受,因此特別有必要讓學生樹立關注他人自尊的意識。同時要使學生明白只有尊重他人才會贏得自尊的觀念。
三、綜合設計思路
1、“我生活中的‘他人’”活動。引導學生明確自尊是在他人的呵護和鼓勵下才逐漸形成的。促使其認識到尊重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2、幻燈出示“你能怪誰”的四種情景。讓學生思考為何圖片中的主人公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從而使學生明確為何要尊重他人的緣由。
3、“豎起你的大拇指”活動——以欣賞、鼓勵他人作為尊重他人的起點。
4、“一言一行總關情”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為了自尊,有時需要借助別人的眼睛作為鏡子來更好的認識自己的優點和劣勢。
四、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欣賞、贊美他人應符合他人實際情況,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應客觀而屬實。對于不符合他人真實情況的贊美,其實更是對他人的一種惡意取笑,是不可取的。
第三課時 第一課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一、教材分析
重點:引導學生該如何樹立自尊及如何來尊重他人。
難點:該如何做一個能正確面對他人的態度和議論的達觀者。
二、學生分析
現在的很多學生都從小就懷有強烈的自尊,但對于他們而言該如何為自己贏得自尊仍缺乏足夠的理性思考,尤其是那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在校園攀比風盛行的今天更感到困惑和迷茫。本課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一個人的人格尊嚴是天賦的,與他的家庭條件和身體狀態等客觀因素無關。
三、綜合設計思路
1、閱讀《晏子使楚》材料,引導學生認識到維護人格的重要性。
2、出示《可憐的小強》材料,讓學生幫助小強來維護其人格尊嚴,再用相關鏈接中的材料來加以補充說明一個人的人格尊嚴是天賦的,不受客觀因素的限制。
3、多媒體出示“司馬懿”材料,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辯論,他的這種行為是不知恥還是自尊?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自尊有時需要適度。
4、閱讀《 菜農尊重小偷》的故事,讓學生感悟尊重他人所能產生的神奇效應,并讓他們談談該如何來尊重他人。
5、“真情贈言”活動。讓學生談談活動后的一些體會,在真情贈言活動中相互感受到一種被人尊重的快樂。
四、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有些學生可能會片面地認為:犯了錯誤的人我們只要給他一次機會,尊重他一些就一定能使他改過自新,從而產生憐賊惜盜的情感。切忌把學生都教育成為當現代的“東郭先生”。
第四課時 第二課第一框“我能行!”之自信一族
一、教材分析
重點:對自信含義的理解。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體驗真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