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下冊第五課導學案
(四)、特殊規則--法律
是真是假:舉四種規則的行為(社會道德、學生守則、法律、宗教規范),請學生開展競猜,哪一種行為是法律,并從中尋找法律和其他規則的區別。(可以運用課本中的表格)
社會道德:雙休日到市圖書館閱覽室看書,要求必須保持安靜。
學生守則:在學校里上課,自修課必須保持安靜,否則要扣除四項紅旗競賽分。
法律:在法院旁聽審判必須保持安靜。
宗教規范:每天早上,平陽寺的佛家子弟必須靜坐一小時。
同樣是保持安靜,但他們卻各有不同,通過對比找到法律的三個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游戲、比賽、討論,明了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規則,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在體會中成長,并解決教學難點: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規則,有什么特征。
三、教師學生共同歸納、結束新課
“我們身邊的規則” 告訴我們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并區分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
“生活離不開法律”告訴我們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法律還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們要學法、用法、護法、愛法。
四、課內作業:
1、參考《三段法》相關練習
2、課后延伸活動--制定規則:現在老師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同學們想不想去?但老師又很為難,怕出去碰到安全問題,請同學們幫助老師制定一些規則,使春游能夠安全進行。(設計意圖:通過學習的延伸,使學生明白遵守規則不僅僅只是課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規則意識,從而有助于學生的成長,體現新課程人本理念。)
板書提綱:
1、“我們身邊的規則”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道德、紀律規章、法律
2、“生活離不開法律”
1)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規范作用、保護作用。(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2)我們要學法、用法、護法、愛法。
第四單元第七課第二框“法不可違”
授課學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尊重法律,認識到法不可違。
能力目標:能遵紀守法,初步具備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掌握違法行為的分類;能區分違法與犯罪。
知識目標: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識,了解刑法的含義、特征。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教學難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
教學方法:討論歸納體悟;事例教學法;學生參與法;活動教學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相關圖片、典型事例--重慶去年底的“掃黑除惡”行動及判刑案例。
2、教師查找相關圖片、事例--重慶去年底的“掃黑除惡”行動及判刑案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課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