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遵循兒童認知特點,改進數學教學
在分數乘除法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單位“1”和“余下”“再余下”,認識不清,雖經多次糾正,仍是錯誤百出。為了讓學生在高高興興、玩玩樂樂中得到鮮明的印象,我編了一道既有情節,又能解決學生易混淆的應用題:狐貍、老牛和小山羊上山采了100個野果子。狐貍對老牛和小山羊說:“老牛年歲大了,應多分些,小山羊又瘦又小也應該多分些!崩吓:托∩窖蛘f:“還是平均分吧!”于是狐貍算來算去,好不容易算完了,便說:“我只要這些野果子的30%,余下的40%給老牛,再余下的50%給小山羊,把剩余那一點再給我,這樣分行嗎?”老牛和小山羊一聽高興地說:“還是狐貍有風格,30%、40%、50%,我倆得的太多了,還有點剩余的就給狐貍吧!”學生看題后,高高興興地算起來,很快算出狐貍得51個果子,老牛得28個,小山羊得21個。這時課堂變成了批判狐貍的會場,學生爭先恐后揭露狐貍的陰謀。
學生甲:“狐貍真狡猾,它利用老牛、小山羊不懂分數的大小的弱點騙它們。”
學生乙:“這個故事說明了學好數學很重要,老牛、小山羊不懂得整體‘1’和‘余下’、‘再余下’的三個不同單位的數量,光看30<40<50,誤認為老牛小山羊得的最多,實質狐貍拿走了野果子的一半還多一個,而老牛和小山羊總共才分得49個!
學生丙:“老牛、小山羊不好好學數學,懶于動腦想,這是受騙的主要原因!
學生。骸袄吓:托∩窖蚵犃藟暮偟奶鹧悦壅Z,就誤認為狐貍風格高。
這告訴我們看問題不應光看表面,要看實質!睂W生對狐貍的批判,提醒了同學們學習數學,首先要把概念弄清楚,其次要認真學好數學。從這個小故事中,促使學生從一上課就全神貫注地積極思維,使他們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知之不完全不確切到知之較完全較確切,從而激發了全體同學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我們知道學習是學生的天職,然而要使學生的學習順利有效地進行,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他們積極學習的志趣。同時對于差些的學生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鼓勵他們通過自己動腦想,動手做,主動去獲取知識。課堂上要善于捕捉他們思維的閃光點,尋找到合適的機會,使他們的才能得到表現和發揮。只有從各方面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的學習才能積極主動。
4.指導學生看書,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習能力。
現代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要使學生會學。這是因為學校教育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必須教學生會讀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終身受益。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材料。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掌握閱讀教材的學習方法,正是為了他們離開教師的輔導,能夠自己看書學習。我常常結合概念、法則、應用題等不同類型課,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傳授了自己看教材的“三步讀書法”。
第一步:認真看書,整體感知。對教材內容,特別是對關鍵性部分要一句一句地琢磨,讀明白一句,再往下看一句。讀不明白的就反復讀,教師隨時幫助解疑答難。讓學生從全局上掌握這一節課要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故名“整體感知”。
第二步:琢磨思路,歸納出每層的意思。引導學生按老師教給的方法一節一節地去歸納、整理,讀明白一節寫出一層意思,這樣讀可以使學生既抓住了重點,又能弄明白書上是怎樣闡述法則的,怎樣概括定義的。
第三步:認真看練習題。檢查自己看教材的效果,看看自己能獨立回答習題中哪些問題。想想自己看書學習過程中還有哪些疑問,準備上課時向老師和同學質疑問難。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既要傳授知識、技能,又要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越學越聰明。為此,既要研究老師如何教好。還要研究學生如何學好,即不僅使學生學會,還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下邊介紹幾種學生樂學的學習方法。
(1)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學生最感興趣。在操作中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概念,發現計算規律,弄清數量關系。過去我有一個深刻教訓:一次批改期中數學考試卷,有一道題是求圓錐的體積。不止一個學生記錯了公式。我放下卷子,把他們找來一同分析答錯的原因。有的說:“平時我把公式背得很熟,一考試全忘了!庇械恼f:“老師上課擺弄教具給我們看,我們就像看熱鬧似的,愿意看?墒俏也幻靼椎酌娣e是什么意思,求圓錐的體積和求三角形面積公式老是混淆!边@使我恍然大悟,知道癥結所在。我放下卷子,領他們去教室,我先給他們出了一道題:“一個長方體,長4厘米,寬3厘米,高5厘米,求體積!蔽乙笏麄冏约褐该饕阎鱾數量,然后說明“底面積×高”的道理。有的擺弄很長時間,突然樂得跳起來,并高喊:“老師,我真明白了。3×4=12(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就是長方體的底面積,12平方厘米這塊地方放下12個立方厘米,這是第一層。高5厘米,就是5層,一層是12立方厘米,5層就是60立方厘米。所以,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個長方體如果把寬×高看作是底面積,長就是它的高,把長×高看作是底面積,寬就是它的高。”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