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品德與社會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教學設計
發聲練習.
復習.
節奏訓練.
導言.
基本部分:
完整聆聽全曲.
隨音樂拍拍子.
找出歌曲的難處.
正確處理歌曲.
分段練唱.
反復練唱.
自評.互評.
結束部分:小結.
課題:山歌《什么結籽高又高 》 14-1
教學目的:
1.通過學唱山歌《什么結籽高又高》,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2.簡單了解劉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壯族的風俗歌會
4.教育學生弘揚祖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點:
用放松、愉快的歌聲演唱歌曲《什么結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歌片、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用音樂問好
二、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廣西桂林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地方。廣西地杰人靈,那兒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許多人才,在廣西壯族有一位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歌手,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生:……
師:對了,劉三姐被稱為廣西壯族傳說中的歌仙。她美麗、聰明、善良、可愛,善于用歌聲表達人們追求幸福的心聲,所以人們十分喜愛她,也愛唱她的歌。你們聽過她的故事嗎?
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劉三姐的故事。
劉三姐,據說她原是唐代壯族的一位農家女。從小就聰慧過人,八歲時,就能把看到的東西編成歌曲唱起來。她唱的歌山也愛聽,水也來和。壯家人都稱她為歌仙。可見她的歌聲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動聽的歌聲和動人的傳說流傳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廣西的山山水水間。大家想先來聽聽劉三姐的歌嗎?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師:但是三姐的才華也遭到了惡霸們的嫉妒,他們也來找三姐對歌,想刁難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為百姓們出了氣!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優美的圖片、音樂伴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敘述,學生走進美的意境。]
師: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山歌嗎?
(先指導學生從字面上理解。)
師:我們先來聽兩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義。
師:先請大家閉著眼睛來聽首歌,聽聽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緒怎樣?(播放《太陽出來喜洋洋》)
學生討論分析
師:接著我們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發生了什么事?
(播放《龍船調》)
學生討論分析
得出結論 山歌的定義(啟發學生從對山歌的內容上,發現對山歌和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讓學生在饒有興趣的觀看中,主動發現音樂的特點,為后面的新歌教學做好鋪墊。]
二、學唱歌曲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山歌的定義,我們再來看一下,在《劉三姐》這部影片中,有一首動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唱一唱?
2.聽什么結子高又高錄音范唱(出示歌片,放錄音范唱)。
師:我們一起聽錄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師:你們說得都非常正確。這首歌曲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據廣西壯族民間音樂素材創作。《劉三姐》影片一上映,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喜歡劉三姐,更喜歡她唱的這首歌。
3.再聽,輕聲隨錄音唱。
師:老師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今天聽的這首歌在開始提問和回答前要“哎——”一聲呢?(吆喝聲是山歌的特點之一,本歌的吆喝起著為提醒對歌方注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