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品德與社會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教學設計
或許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于她良心發現,從此改邪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是的,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們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沒聽過沒關系,老師告訴大家,這首曲子原本是我們中國江蘇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嗎?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剛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多》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xx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停頓)還有更早的,英國人190多年前就把這首歌寫在書里印刷出版了。
三、欣賞《茉莉花》與活動
1.歷史簡介
在中國,這首歌更是歷史悠久。誰來把大屏幕中次連貫成一句話介紹給大家。(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
2.聽旋律
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樂器,認識嗎?(對了)這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們的民族樂器來演奏才能體現它的韻味。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學生狀態,“抓住”聽得入神的同學:“老師發現有些同學聽得很入神,老師也一樣,快要被著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們的感受嗎?比如說,用手來表示聽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師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顯示歌詞)
先在江蘇地區廣泛傳唱,清朝時期定名為《茉莉花》。一起聽一聽,邊聽邊留意一下歌詞,看看歌詞是怎樣贊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詞、播放黑鴨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間過門提示學生唱一唱)
學生回答問題: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真的有這么香嗎?我們一起來切身體會一下。(噴灑空氣清新劑)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真的那么白嗎?老師這里有幾張照片一起來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仿佛刻玉雕瓊。該花原產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早在宋代傳入我國。zhaojiaoan
自明代起,揚州已有少量茉莉引進種植,但大批種植至少始于清光緒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總是在人們的傳唱過程中不斷發生著變化。茉莉花小巧玲瓏,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經過多年的傳唱之后,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學易唱。可以說就是幾歲的孩童也時常將它掛在嘴邊。(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現兩首歌的旋律(簡短的一句)。學生對比,知道的確發生了變化。
6.師生互動,說說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實茉莉花并不僅僅可以用來觀賞,你們知道茉莉花還有什么用嗎?(泡茶、入藥、做成工藝品等)
老師今天帶來了新鮮的茉莉花茶,我們一起來嘗嘗。 一邊泡茶,一邊介紹茶道。
要說這泡茶呀,可是個非常講究的活兒。茉莉花茶屬于綠茶,一般是將少量茶葉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開水。水溫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溫度太高,就會傷害茶葉,影響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講究。水壺要高些,這樣水會在進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溫度。水壺在倒時要忽高忽低,這樣的倒法還有個好聽的名字——龍鳳三點頭。這樣就使茶葉在杯子里翻滾,讓香味能夠迅速得散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