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品德與社會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模仿“哎——”一句)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歌曲,輕聲隨著唱一唱,注意觀察:與我們以往學的歌曲記譜有什么不同?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的?
生:(聽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個拍號,而這首歌中有兩種拍號。
師:你觀察得非常仔細,(結合歌曲講解)在這首歌曲中,四二拍與四三拍交替出現,叫作“變換拍子”。
師: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的?
4.難點解決(1、2、3、4依次出示)。
5.隨錄音完整演唱歌曲(放錄音)。
師:現在我們隨錄音來演唱這首歌曲,注意氣息的控制。
學生隨錄音演唱歌曲。
6.視唱曲譜(詳細過程略)。
1)劃拍視唱。注意變換拍子略突出強拍。
2)隨教師的伴奏視唱(一人指譜)。
7.唱歌詞,歌曲處理。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表情游戲,只做嘴型不出聲音,看誰唱的模樣最象“劉三姐”和她的歌友們。
(師范唱,學生不出聲音對口型跟唱歌詞。)
教師彈琴,學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現在你們把自己當成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再來演唱一遍歌曲。
學生隨老師優美的鋼琴伴奏演唱歌曲。
9.設計演唱形式。
師:同學們唱得非常好,但老師聽了,感覺還不過癮,我們剛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齊唱。
師:我們能否變換一下演唱方法?小組討論一下,設計成什么形式。
學生討論并演唱。
生:對唱。
師:很好,什么是對唱?
生:對唱就是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領唱與齊唱。
3)創設情境,領唱在“山的南面”,齊唱在“山的北面”。
學生可以變換一下位置。
師(鼓掌):你們的演唱,仿佛把老師帶到了山清水秀的廣西桂林──劉三姐的故鄉。
[指導學生多角度欣賞歌曲,豐富他們的音樂感受,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多角度鑒賞音樂的能力,讓民族音樂代代相傳]
三、拓展──壯族風俗歌會“歌圩”
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許多民族音樂活動(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傳統的風俗歌會“歌圩”!佰住笔恰凹瘯钡囊馑;“歌圩”就是賽歌、唱歌的集會。你們想不想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
師: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觀看老師給大家搜集的圖片──壯鄉風情(大屏幕)。
師在旁作介紹。
四、課堂小結
好熱鬧的歌會!我們也來湊湊熱鬧吧!
師唱山歌“哎——誰的山歌唱的好類?什么地方山歌多類?水鄉山歌叫什么類?草原上唱什么歌哎?”
讓學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這樣一舉兩得,既復習了歌曲旋律,又反饋了學習的知識。)
小結: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壯族民歌海洋中的幾滴水,希望同學們今后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民歌,學唱我們的民歌,讓它代代相傳下去!最后,我們以優美的歌聲演唱《什么結籽高又高》結束本課。
課題: << 英雄的贊歌>> 14-2
教學目標:
欣賞<< 英雄的贊歌>>,使學生了解音樂作品風格與特點.
為歌詞配寫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教學重點:欣賞兩首不同風格的樂曲,背誦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欣賞兩首不同風格的樂曲,背誦音樂主題.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