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品德與社會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教學設計
2教師范唱。
3讀歌詞。
4學習歌曲。
5隨音樂拍手。
6分段學唱。
7齊唱歌曲。
8指導不足之處。
9自評、互評。
三、聆聽歌曲《我的祖國》;討論
四、結束部分:小結。
課題: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萬馬奔騰,三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樂的魅力并了解兩首樂曲產生的時代背景,表現內容、旋律特點及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學唱欣賞曲的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復習。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全曲。
2介紹演奏家。
3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
4復聽全曲,同時隨音樂打拍子。
5學唱主題音樂。
6表演。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課題:《小黃鸝鳥》 3-1
教學目標:學唱歌曲《小黃鸝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鳥的美好感情。
通過合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用正確的方法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開始部分:
1聽音樂部好。
2發聲練習。
3復習。
4節奏訓練。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聽范唱帶。
2教師范唱。
3有節奏的讀歌詞。
4學習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隨音樂邊唱邊打拍子。
6掌握音樂的強、弱。
7齊唱。
8自評、互評。
三、結束部分:小結。
課題:《銀杯》 3—2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銀杯》,培養學生熱愛蒙古族音樂,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復唱時正確演唱。
教學難點:正確演里二聲部。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范唱帶。
2教師范唱。
3音樂打拍子。
4掌握音樂的強、弱。
5齊唱。
6指導不足之處。
7反復練唱。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課題:《多彩的美洲》 4-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平原我的心、化妝舞會、兩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感受了解外國音樂的魅力并了解兩首樂曲產生的時代背景,表現內容、旋律特點及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學唱欣賞曲的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全曲。
2介紹音樂的作者。
3介紹音樂的風格。
4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意境。
5了解本曲。
6隨音樂打拍子。
7學著哼唱本課主題音樂。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課題:《紅河谷》 4—2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紅河谷》。學習應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這兩首歌曲。
2能過為旋律畫小節線和為歌詞配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及興趣。
教學重點:準確視唱二聲部歌曲。
教學難點:高低聲部應使聲部均衡、協調。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