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復習教案(第一二單元)
(3)我們要正確對待弱小和陌生的人。人群中總會有一些人生得瘦小,體力較弱,能力較差,有的人甚至有生理上的殘疾。對他們,我們應該盡力關心和幫助,不能瞧不起他們,更不能欺負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要與不相識的人交往。對熟悉的人要尊重,對不熟悉的人同樣也要尊重。
例題分析
請你就“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尊重他人”發表白己的見解。
點撥:這個題目是關于尊重他人的系列題目,旨在通過學生填寫表格,達到幫助學生確立必須尊重他人和學會尊重他人的目的。
參考答案:必須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和技能,了解社會公共生活的共同準則,在日常生活個養成文明禮貌、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總之。平等尊重他人,要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第6課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考點聚焦
1.理解和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學會換位思考。
2、懂得愛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感動,更是一種行動,并懂得愛是有原則的。
看書思考: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包含的道理:p54
2、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義:p54
3、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關鍵:p54
4、 愛心的表現形式有哪些?p56
5、 愛心的內涵是什么?如何形成的?p57如何理解愛?p59
6、 如何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句話?p58
拓展分析
1.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著深刻道理。基本意思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沒有權利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過程,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考慮,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義。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間的糾紛就會大大減少,人與人的關系就會多一份和諧與溫馨。
(3)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關鍵在于我們在對待他人時要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原因是因為在生活中,誰都不愿意干自己不愛干的事情,更不喜歡讓他人來強迫自己做不愛做的事情。自己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如此,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2.懂得用實際行動為他人獻愛心。體會“獻出愛心”的余香。
(1)愛心的表現形式有:愛心有時是驚天動地的,但更多的時候則在點點滴滴的真情實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評,一句關切的問候,一次適時的看望,一個及時的電話,一個親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謙讓,一次跌倒后的攙扶,這些都是愛心的體現。
(2)愛心是一份情感,一種責任。它需要啟迪、激活、熏陶和培養。
(3)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句話。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實際上人生的意義不僅表現在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上,而且也表現在幫助他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上。如果別人因為我們的幫助而使生活更加快樂和幸福,那么,我們就會得到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滿足和道德的升華,我們的人生就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所以我們說“授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