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責任(精選4篇)
我的責任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初步形成責任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應該自己做,作為家庭、社會的一員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熱心參與家務勞動和學校的活動,并能主動承擔一項任務。
情感目標:
1.體驗不同的角色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2.增強責任意識。
行為目標:
1.知道自己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應承擔的責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應該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熱心參與家務勞動和學校的活動,并能主動承擔一項任務。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承擔的不同責任。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電腦出示課文63頁的插圖。
2.討論:這些事情該由誰來做?
3.分析圖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會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會做的?
4.說一說,議一議:對于自己會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書課題:我的責任
(三)探討明責任
1.讓學生進一步回憶,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務事,這些事都由誰來做的。
2.啟發(fā)學生討論:這些事情當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出自己在家中能夠做和應該做的事情。并進一步思考:我能為學校為班級做些什么?
4.教師在收集學生的答案后,給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寫。
5.齊讀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應該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家中、學校、社區(qū)的事情大家都來做。
(四)提出建議
1.觀察第64頁的插圖,看看說了什么事情。
2.讓學生談談有沒有與教材第64頁中的同學類似的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3.各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給予點撥。
4.各小組選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好辦法。
(五)品質(zhì)升華
1.觀察第65頁的插圖,看看他們給自己找了什么崗位?
2.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我給自己找崗位。
(1)在教師的幫助下,大家將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擔一件具體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擔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請學生與家長商量,給自己找一件具體的事情做(例如掃地、洗碗等)
3.做這些事之后,大家先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會上交流做這些事的感受。
[板書設計]
明白責任
自己會做的事應該做
我的責任 該做什么 自己不會的事學著做
找找崗位
我的責任 篇2
一、教學背景: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由于父母的溺愛,他們?nèi)涡浴⒁宰晕覟橹行模辉趯W校則表現(xiàn)為:做事缺乏責任心,對家庭、集體漠不關心。因此,通過主題班會的責任教育,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責任的正確認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教學目的:
1、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責任,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2、教育學生做事應有責任意識,認真負責,勇于承擔。
3、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責任的重要性,增強其責任意識,學會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與社會負責。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明確什么是自己應盡的責任。
2、教育學生如何對自己、對家庭和對集體與社會負責。
四、教學方法:
1、分工準備:講故事、演講等;
2、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時間: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天下興亡”的下一句是?(生答:“匹夫有責”)──不,是“我的責任”。孟子有句名言:“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所以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來,而不是推出去。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談談“我的責任”。(幻燈片:“我的責任”)
(二)感受故事:(幻燈片顯示故事內(nèi)容,師生朗讀)
故事一:司機黃志全的事跡。
故事二:教師殷雪梅的事跡。
故事三:日本女官員的事跡。
問:三個故事都反映了什么主題?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如何盡到自己的責任。
(學生自由說)
教師小結:
黃志全,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公交車司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對別人的負責,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作為一名司機,他盡到了對乘客、對行人的責任;而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殷雪梅老師在危急關頭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的安全,她盡到了對學生的責任。即使曾是平凡的服務員,我們卻看到了女官員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高度的責任感。他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盡職盡責。
他們都讓我們感動,更讓我們沉思:他們那一顆顆閃光的責任心讓我們不由地想起“我的責任”。作為一名在校學生,我們該肩負起怎樣的責任呢?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責任”的含義。
(三)理解“責任”含義:(幻燈片顯示)
1、“責任”是分內(nèi)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
2、“我的責任”:
教師:人生于社會,享有人生的權利,也要盡人生的責任和義務。人生責任包括哪些?
參考:
人生應盡的責任:
(1)自我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承擔責任。
(2)角色責任:在家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四)聯(lián)系實際,討論與明確“我的責任”:
(本環(huán)節(jié)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明確對自己的責任;第二,明確擔任不同角色時“我的責任”。)
第一,討論與明確對自己負責時“我的責任”:
1、由一系列問題“你的學習目的性明確嗎?你的作業(yè)認真做了嗎?你是否在游戲室、網(wǎng)吧里流連忘返?當你做錯了事,你是否勇敢地承認并改正?”導入,請學生結合實際,談談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
參考:比如有的同學上課紀律很差;有的同學一遇難題就放棄;有的同學隨便轉(zhuǎn)專業(yè)轉(zhuǎn)班級;有的同學總以“忘記了”“習慣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有的同學編理由請假甚至輟學等等。
這些對自己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你有過嗎?如果有,接下來你該怎樣去面對?
2、落實行動:請學生結合自身情況,談談今后該如何去做。
第二,討論與明確擔任不同角色時“我的責任”:
教師: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中,在不同場合里都會擁有不同的身份,擔當不同的角色。但不論擔當什么角色,都要負起角色責任。
1、接下來要求學生按下面的方式簡要回答,以了解自己具有不同的角色,而產(chǎn)生不同的責任。
在家庭,我是子女,我的責任孝敬父母、承擔家務、好好學習等
在學校,我是學生,我的責任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熱愛集體等
在社會,我是公民,我的責任遵紀守法、以良好行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社會等
(教師提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如子女應該孝敬父母長輩,承擔一定的家務,為父母長輩分憂等;如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尊敬老師,努力學習,同學的責任,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等;而擔任社會角色時,作為一個公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社會規(guī)范,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由于這些角色經(jīng)常是重疊的,責任也就是多重性的;一個角色有時同時承擔著多種責任。)
2、結合道德實踐周活動,請學生談談?chuàng)尾煌巧珪r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參考:比如有的同學不認真做值日工作;有的同學熄燈之后喜歡講話;有的同學認為學校各種活動與己無關;有的同學經(jīng)常和父母吵架,甚至以不讀書為借口失蹤幾天;有的同學結識社會青年,參加打架斗毆等等。
3、暢所欲言:“我的責任”
在家、在校、在社會,我該怎樣負起我的責任?要求:把行為具體化,落實自己的行動
(提示:可結合西藏暴亂、迎奧運講文明等時政要事,具體談談應盡的社會責任。)
4、學習高震東先生(中國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的演講節(jié)選(內(nèi)容鏈接),談體會:
(五)學生童婷演講:《我的責任》(背景音樂《小夜曲》)
(六)班主任寄語:
是一棵小草,就要為大地增添綠意;是一株參天大樹,就要為人們帶來一片綠蔭;是一名學生,就要為自己學好一門專業(yè),為父母盡一份孝心,為學校盡一份責任心,為社會盡一份愛心!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承擔起我們的責任,做時代驕子!愿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fā)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在劉歡《從頭再來》的歌聲中班會結束。
我的責任 篇3
設計意圖:
針對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責任意識相對較弱的情況,教學中側(cè)重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在教材呈現(xiàn)上,注意體現(xiàn)體驗性、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以問題的形式切入,給學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間,并注意針對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認識,同時適當?shù)剡M行行為指導,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勵作用和榜樣作用,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參加學習活動,愿意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同時,給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目標:
1、初步形成責任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成應該自己做,作為家庭、學校、社會的一員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熱心參與家務勞動和學校的活動,并能主動承擔一項任務。
3、懂得怎樣做才是一個有責任的人。
活動重點: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生活記錄卡等。
活動過程:
師: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我是誰”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活場所,他的角色是不同的,那么怎樣才能當好自己的角色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我的責任”。
板書:第二課 我的責任
師: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這個道德誰都懂。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事情該誰做。
板書:一、這些事情該誰做
師:課件展示(房間該誰收拾?書包該誰收拾?家務該誰來做?教室該誰打掃?)四幅圖片。
問:這些事情該誰做?
生:涌躍發(fā)言,房間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收拾 ..........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很好,都很會做事情。課前老師要求大家觀察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記錄下來。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記錄,在小組中與同學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會做的。說一說,對于會做的事,自己是否做了。
生:做飯、洗碗、洗衣、送自己上學、買米、買衣等。
會做的:洗碗、洗菜、整理房間等。
不會做的:買菜、看醫(yī)生等。
師:同學們很勤勞,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請同學們歸納、思考一下,在不同的場合,哪些事情是我們必須做的?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參與做的?
課件出示:
我該做什么?1、在家里:
2、在學校班級里:
3、在社會上:
生:在答題卡上認真地寫。
板書:自己的事情,能做的應該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家中、學校、社區(qū)的事情應該積極參與。
師:同學們很會做事情,都是個能干的好孩子。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事的道理,就應該積極地去做。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具體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怎么辦呢?
課件展示三幅圖片。
板書:我們的好主意。
生: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我告訴媽媽,認真一點,多洗幾次就干凈了……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想辦法。請大家談一談有沒有和圖中同學類似的情況,同桌互相討論,想一想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生:我洗自己的衣服,媽媽擔心洗不干凈。我學著大人洗衣的方法,洗干凈了再讓媽媽檢查……
板書:先拿了拿自己的意見,然后再與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同學商量一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既做好了事,又鍛煉了自己。在家里,在學校里,我們有許多事情可以做。我們都來給自己找個合適的崗位,做個有責任心的人。
板書:給自己找崗位。
課件展示找到崗位的四幅圖片。
問:還有其他崗位嗎?下面我們在班里找一找自己的崗位。找到后,要制訂你的計劃,并宣布一下。
生:擦講臺,擦門窗等。
師:同學們都很熱愛勞動,熱心為同學服務,找到了自己合適的崗位。回家與家長商量一下,給自己找一件具體的事情做一做(例如掃地,飯后收拾碗筷)。
板書:要適合自己,力所能及。
總結: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在不同的生活場所當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這些事情該誰做
自己的事情,能做的應該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家中、學校、社會的事情應該積極參與。
我們的好主意
先拿出你自己的意見,然后再與爸爸媽媽,老師或同學一起商量一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給自己找崗位
要適合自己,力所能及。
我的責任 篇4
課題名稱這是我的責任
學科
思想品德
總課時數(shù)
3課時
單元章節(jié)名稱第二單元第五課
年級
九年級
冊 次
全一冊
版本名稱人民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頁 碼第 58—79 頁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課標要求】1.要求學生“體驗行為和后果和聯(lián)系,知道每個行為都會產(chǎn)生一定后果,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2.“知道責任是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4.“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教材地位分析】
這一單元屬于“我與他人、社會”的版塊,目的是與初三學生共同探討,作為社會的人應該如何對待他人與社會所賦予的責任。而學生應當認識到每個人在受惠于社會和他人的同時,必然要有所付出。這種責任源于社會關系中人們彼此之間的承諾,而且,隨著學生社會化進程的發(fā)展,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承擔的責任也會越來越多。
本單元“共同生活”分三部分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伸出你的手”體現(xiàn)情感要求,本課“這是我的責任”體現(xiàn)行動要求,“心中的天平”體現(xiàn)原則要求,它們共同突出一個主題“愛”,即 “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本課三個部分之間是遞進關系,第一框強調(diào)責任意識的重要性,第二框強調(diào)要以行動承擔責任,第三框強調(diào)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承擔責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本課最后設計了實踐欄目,經(jīng)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編寫意圖和特點】
1.中學生能否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不僅直接關系到中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發(fā)展。本課內(nèi)容的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服務社會、奉獻國家的責任意識,樹立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學習的人生目標。
2.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長大成人的重要標志。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但一些中學生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不能自覺承擔自己的責任,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健康成長。本課內(nèi)容正是針對這一現(xiàn)狀設計的,有利于幫助學生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材編寫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對材料情景的分析、思考,賦予學生情感教育,使學生感到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學生情況分析】由于學生自身、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學生缺乏起碼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因此,教師要利用好豐富的學校、家庭、社會資源,取得家庭、社會等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對自己負責是具有責任感的最起碼的表現(xiàn),同時還要對他人、對社會負責。2.懂得 “人必有責”、“人各有責”,做到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熱心公益,服務社會。3.強調(diào)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承擔責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能力目標】要求學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明確自己的責任,并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熱心公益,服務社會,能夠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明確自己負有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和社會負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強調(diào)養(yǎng)成強烈的責任意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做一個有責任的公民。做一個有責任的公民要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熱心公益,服務社會。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因此教師要傾注精力,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做事負責任的習慣。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養(yǎng)成強烈的責任意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教材、紙、筆。教學流程
第 1 課時 第一框“長大成人的標志”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導入責任由己及他人與社會,正反事例對比明辯責任【情景導人】指導學生閱讀p58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在自己的人生航船上,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第一框 長大成人的標志師: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人不僅對自己負責,還會對他人、對社會負責。1.對自己負責【情景聚焦】指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問題:p59上述現(xiàn)象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們的成長會有怎樣的影響? 【想一想】p59有的同學認為:對自己負責太簡單了,很容易做到。你覺得是這樣嗎?你怎樣理解對自己負責?【接力棒】指導學生分析p60的句式,規(guī)定活動規(guī)則,然后進行交流。2.對他人和社會負責【故事續(xù)編】按p60的故事情景,請學生續(xù)編,引導學生在兩難選擇中學會對他人和社會負責。【案例分析】呈現(xiàn)反面案例,通過小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不承擔責任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全班閱讀,一人朗讀。看圖說話p59引發(fā)聯(lián)想。反思歸納思考、交流活動續(xù)編故事并說明理由。閱讀p61案例,進行討論,并把主要觀點記錄下來。故事驚險,情景感人,寓意每個人的人生航船多險峻。鼓勵學生思考怎樣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通過學生生活中三個司空見慣的不負責任的事例,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負責任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帶來的后果和危害。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并根據(jù)原因歸納總結如何才能對自己負責。本環(huán)節(jié)是上一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延續(xù),通過活動,給學生一個交流展示自己觀點的平臺。引起學生思考,并通過對續(xù)編故事正反結果的對比,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行為及其產(chǎn)生的后果進行分析和感悟。讓學生理解承擔責任要付出代價,但不承擔責任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受到法律制裁。板書設計第一框 長大成人的標志1.對自己負責 對自己負責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對自己負責2.對他人和社會負責 不負責任的行為帶來的后果和危害 如何對他人和社會負責
第 2課時 第二框“播下責任的種子”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進行探究深入探究拓展探究師:每個人都首先應該明白自己有哪些責任。第一框 播下責任的種子1.牢記自己的責任【說一說】說出教師、醫(yī)生、軍人的責任各是什么?得出結論:“人必有責”,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場合扮演者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肩負著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種種責任。【講一講】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肩負哪些責任? 2.承擔自己的責任【想一想】“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說明了什么道理?結論:首先要立足本職,承擔自己的責任。【情景聚焦】p6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列舉幾種比較典型的關于責任的錯誤觀念,從反面告訴學生,承擔責任要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小活動】指導學生制定“志愿者活動計劃”,如讓學生考察社區(qū)內(nèi)殘疾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難,向社區(qū)管理部門提出改善的建議。組織一次志愿者活動,在社區(qū)進行一次有意義的公益服務。通過指導激發(fā)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的熱情,明白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方式。【小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除了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兩個方面之外,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交流課前采訪父母、教師等不同身份的人的責任,明確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責任。嘗試分析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責任。思考典故并結合身邊的事例,拓展分析立足本職的重要性。看圖并結合自己的體驗思考和感悟。全班齊讀p64黑體字內(nèi)容。進行社會公益活動,要訂計劃,有準備,有記錄。注意安全,注意積累活動技巧。討論p65,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記錄精彩觀點。通過采訪,讓學生明白“人各有責”、“人必有責”,“多種角色多種責任”。而只有那些履行責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肯定。
目的是讓學生明白隨著自己社會化進程的發(fā)展,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承擔的責任也會越來越多。故事淺顯,寓意深刻。“要掃天下,先掃己屋”,立足本職是負責任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分辨是非,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解、同情、幫助弱勢群體,增強責任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實踐技巧。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有遞進性,圍繞“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一主題,步步深入。板書設計第一框 播下責任的種子1.牢記自己的責任 明確自己肩負哪些責任?2.承擔自己的責任 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第 3課時 第三框“用生命踐責”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復習提問導入聯(lián)系實際感悟交流復習鞏固情感升華1.提問: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除了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兩個方面之外,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2.師點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承擔自己的責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第三框 用生命踐責【閱讀角】1.指導學生閱讀美文,感受白衣天使用生命踐責的高貴品質(zhì)。2.指導填寫p67電子郵件。【小活動】指導學生交流課前所收集到的為了責任而舍生取義的故事并進行討論,懂得舍生取義是用生命踐責,升華情感。【實踐營地】指導學生閱讀理解p67-68三個情景設置,并從他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什么意義這幾個角度去設問。【接力棒】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并完成接力游戲。對精彩語句予以摘抄記錄,通過教室黑板報展示交流。復習p64黑體字及p65“小討論”閱讀p65“用生命踐責”學生有感情地自我閱讀、感悟,填寫p67電子郵件。交流故事并進行討論,懂得舍生取義的可貴,升華情感。閱讀、理解情景,用本節(jié)課所學觀點回答問題 。思考、交流、展示。本框承接上框內(nèi)容。復習鞏固、提問點題、自然導入。美文感染力強,引發(fā)學生表達對英雄的哀思和崇敬。培養(yǎng)學生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能力;通過對豐富素材的交流討論,達到以點到面、內(nèi)化情感的作用。既起到指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用很大。通過情景思考,學生對“責任”會有自己全新的認識。設計意圖在于給學生一個平臺,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認識。板書設計第三框 用生命踐責立足本職 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服務社會 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奉獻精神 用生命踐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