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能干什么》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生:××1分跳了下。
……
師:1分跳下,(板書:下)祝賀你,“跳繩能手”(師發獎)。
師:拍皮球的匯報吧。
(拍皮球、轉呼啦圈、夾珠子的依次匯報,選出各項能手。)
( 評析 通過學生喜歡的各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1分的長短。把抽象的1分概念轉化為“我跳下是1分”。)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師:緊張的比賽結束了,聽,什么聲音又向我們走來。(電腦里顯示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鐘面)
( 評析 此處課件使用恰到好處。把在實際教學中不易操作的活動用課件來展示,幫助學生觀察、直觀感知秒針的走動及其聲音。)
生:滴答聲。
師:這是鐘面上哪根針走動的聲音?
生:秒針。
師:對,就是這根又細又長的秒針在鐘面上跑得最快,(點擊:閃動秒針)它可以記錄比1分還短的時間。
師:看,秒針滴答一聲走多遠?
(電腦顯示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鐘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師:它走1小格是1秒。誰能學學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
( 評析 這一設計看似多余,但其實是在讓學生感知1秒的長短。)
(生學)學得怎么樣?我們再來聽一遍。(點擊)還有誰想學。
師:那它走5小格是幾秒?
生:5秒。
師:誰能模仿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她學得怎么樣?那么你能試試嗎?誰會用數數的方法數出5秒?
師:同學們,猜一猜,1分內你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
生猜想(幾人說)。
( 評析 這一“猜”的活動,可以引發學生估計,也可引發學生推理。)
師:到底多少次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吧。請大家拿出學具鐘,撥動秒針1圈,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操作匯報。
生:我發現秒針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板書:60秒)
生: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板書:1分)
師: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看屏幕,大家邊觀察邊默數。
(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秒針走1圈,同時分針走1小格,那么分與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 評析 此處不是直接告知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在前面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究分與秒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師:原來你們都有同樣的發現。(板書:1分=60秒)把你們的發現大聲讀一讀吧。(生齊讀:1分=60秒,60秒=1分)
4估計1分。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鐘面發現1分=60秒,那么沒有鐘、也沒有表,怎樣掌握1分的時間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 評析 讓學生逆向思考多久是1分,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1分的概念。)
生1:默數60下。
師:數給大家聽聽。
生2:數脈搏。
師:我們一起來試試。右手指尖搭在左手的脈搏上,就可以感到脈搏在跳動。
生3:打60個點。
師:示范一下。
生4:數心跳。
師:示范一下,注意把手放在胸部偏右一些的位置。
……
師:同學們有的是默數,下面,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閉上眼睛估計1分的時間,可不要發出聲響。時間到了,就輕輕地舉手示意,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1分,明白嗎?
師:閉眼,——開始。
(電腦顯示1個無聲的鐘面)
師:好,估計的最準確。你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