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教學設計
藍天(圖) 飛著 鴿子
大海(圖) 奏起 樂曲
課后反思:《歡慶》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本課要求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我在這篇詩文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把識字教學和激發愛國感情作為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我設計了卡片開火車認讀、看氣球猜字、去拼音識字、放禮花搶讀詞語、隨文識字等環節,并且在識字過程中充分關注后進生,提供機會讓后進生讀生字、組詞。感覺前半節課識字過程較流暢,學生傾聽很認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識字檢測的效果也比較好。后15分鐘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讓孩子聽同學讀,看這首詩文“有幾句話?”。然后讓孩子帶問題默讀“第一句話寫了哪些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描寫地點的詞語上用橫線劃出,用波浪線劃出禮物的詞。設計這個環節讓孩子學會靜心閱讀,學會自己理解課文。但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孩子雖然理解了怎樣區分一句話,但是在實際自主閱讀時,還是容易把詩句的第一行當成一句話理解。
另外,在具體分析詩句理解詩句時時候理解不夠透徹,特別是沒有把“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快的樂曲”展開理解。原本是設計“讓孩子想像藍天上的鴿子可能在說些什么?大海像個音樂家在演奏什么歌曲?”等問題,并且創設情境: “如果你就是飛翔在藍天上的鴿子,你可能在對同伴,對祖國媽媽說什么呢?”來深化對詩歌的理解的 ,但由于對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倉促導入到觀看“國慶閱兵”,進行激情:“作為祖國的孩子,未來的主人,在祖國57歲生日的今天,你想對祖國媽媽說什么呢?”孩子的回答也有不失精彩的:“祖國媽媽,我將來長大要當科學家。”而我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深化。所以,整個“向祖國媽媽說”這個環節并沒有達到我想要的熱烈。由于下課鈴故障遲延了幾分鐘,于是,我想,是不是課文理解不夠,于是,我再轉入“田野、楓林等句子的分析,希望能夠調動學生的興奮點,可惜反而造成教學環節脈絡不清的感覺。課后,我反思后,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
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從本節課來看,應該有較大進步,特別是前半節課的表現好。坐姿端正了,舉手回答問題了。我也覺得我從只注意自身的教學進步到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了。但是王子豪的表現卻比平常糟。在我沒有提問他的時候就和我鬧情緒,表現出相當強的逆反心理。這是我有所料到的,但是沒有料到的是對其他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今后的工作中,我想王子豪的行為習慣、思想轉化等問題將是我很長時間內的重點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