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
可愛的小葫蘆
6.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可以看著板書,用上“先……然后”。
7.說得真好!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誰會用“可愛”說一句話?
8.看著這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真是太喜歡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什么意思?誰能用“每天”說一句話。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說一句完整的話。)
過渡:那么種葫蘆的人最后得到這些可愛的小葫蘆了嗎?你從哪一個自然段看出來的?
(二)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誰來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咱們一起讀讀這個自然段好嗎?(板書:變黃都落了)
過渡: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都落了?請同學們讀讀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當葉子上崗出現一些蚜蟲的時候,種葫蘆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書上的有關語句,讀一讀。
2.誰來讀讀你找到的語句?
3.大家來看黑板上的這兩句話:(出示小黑板)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嗎?意思一樣嗎?
小結: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意思是一樣的。老師認為帶“!”的感嘆句更能表現出種葫蘆的人對蚜蟲滿不在乎的態度。
跟老師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這個教學環節不強調學生表達的跟老師總結的一個樣,只要能體會出兩句話的不同,讀出不同的語氣來就可以了。)
4.種葫蘆的人不在乎葉子上有蟲,只在乎葫蘆,他怎么說的?
“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誰能讀出這樣的語氣?
讀得真不錯!咱們一起讀這句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