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5.當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讓他治蟲時,那個種葫蘆的人是怎么說的?誰來說一說?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樣嗎?
小結:這兩句話意思一樣,老師認為帶“?”的反問句表達的情感要強烈些,更好一些。
7.讓我們在一起來讀讀這四句話,注意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8.種葫蘆的人真是太糊涂了!這時他的鄰居看見了很替他著急,就來勸他。咱們來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好嗎?
9. 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感覺到了什么?
10.從鄰居勸告那個人的過程中,想一想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同位互相討論一下。
11.誰來說給大家聽?(邊總結邊板書:生了蚜蟲——不用治 不聽勸——蟲更多了)
三.再讀課文。
1. 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書,邊聽錄音邊小聲跟著讀一遍課文,好嗎?
2. 齊讀課文。
3. 學到這兒,你想對種葫蘆的人說些什么呢?
4. 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動:
1.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葫蘆變黃落下,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了一棵葫蘆,他會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筆頭練習)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過了些日子,(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 )的葉子,開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好多( )的小葫蘆。有一天,他發現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這時,他想起( ),趕快( )。后來,小葫蘆慢慢( ),一個個都長得( )。
3. 小結: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系的,改變了過去只盯著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一樣,當你有了小錯誤,別人提醒你時,你應當虛心傾聽,及時改正,否則也會像種葫蘆的人那樣后悔莫及。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