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
所以大家在讀的時候要注意體會說話人的心理,哪兩個人愿意來演這兩個人物。分角色讀
他們倆都讀得很生動,我這還有兩句話,誰想來讀讀
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讀兩句話。哪句話更能體現他感到奇怪的心情?點名讀——齊讀。
問:那么葉子上的蟲子到底要不要治呢?
播放葉子光合作用的視頻。
小結:植物的葉子是吸收陽光和養料用的。葉子長得好,才能結出果實好。可是種葫蘆的人不懂,鄰居勸他他又不聽,還一幅滿不在乎的樣子,他這樣能種出葫蘆嗎?
三、拓展結課
◆小葫蘆開始長得多好呀,后來都落了多可惜呀!種葫蘆的人會怎么想?(怨自己不聽勸告不治蟲子。)
◆以后再種葫蘆怎么辦呢?(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既要葫蘆又要葉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事與事之間是有聯系的,看問題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讀全文(配樂)
小結: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葉子和果實是有關系的。生活中事與事之間有聯系,大家要做個會全面的人才不會犯這個種葫蘆的人這樣的錯誤!
下課后大家可以演演這個故事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懂得葉和葫蘆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出示葫蘆,小朋友,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圖
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三、說話:
1、你發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發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