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郵票齒孔的故事(第一課時)
7.那位先生的舉動深深地吸引了阿切爾,(板書:吸引)再來齊讀這句話,把大家也吸引住。
8.(出示課文插圖)看圖,你從圖中什么地方看出來阿切爾被吸引住了?(生自由說)
9.看到這位先生的舉動,阿切爾產生了一個想法(板書:想法),誰愿意讀?(指名讀、齊讀)多好的想法呀!
10.他怎么產生這樣的想法呢?(生:郵票使用不方便。)
11.你從課文第幾自然段看出來的?(第一。)(齊讀)
12.還有哪段?(第二。)(指名讀、分角色讀)
過渡:那位先生的舉動吸引了阿切爾,使他產生發(fā)明郵票打孔機的想法,開始了研究工作(板書:研究)
13.再看第四自然段,誰愿意讀?(指名讀、分組比賽讀)
小結:阿切爾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被那位先生的舉動深深吸引,就動腦子想了發(fā)明的問題,他想過之后就開始研究,并且不斷地實踐,最終發(fā)明了帶齒孔的郵票。
6.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位偉大的發(fā)明家阿切爾說些什么嗎?(生自由說)
小結:所以呀,同學們千萬不要覺得發(fā)明很神秘。只要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
四、擴展
1.(課件展示大龍郵票)這是什么郵票?你怎么知道的?課后“讀一讀”講了有關郵票的知識,趕緊讀讀吧。
2.讀了“我知道”內容,你知道了什么?(生說)
3.下面咱們就打開這“微型百科全書”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欣賞各種郵票)
五、寫話練習
1.課前老師讓大家自己設計一枚郵票,帶來了嗎?看練習冊最后一題,寫一寫,咱們比一比,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2.交流寫話內容。
3.鼓勵學生收集郵票。
板書設計:
14 郵票齒孔的故事
吸引 想法 研究
【教學反思】
本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而設計的,其主要特點有三:
1.運用記憶規(guī)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初讀課文之后,老師安排了五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課件出示生詞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男女生比賽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學生自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四是開火車讀;五是鞏固生字(看實物拿字卡;看動作拿字卡;說城市拿字卡;猜字謎拿字卡)。
出示生詞是為學生提供識記的環(huán)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采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五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2.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通過“究競是誰發(fā)明了郵票打孔機”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辯論,去激發(fā)學生極具個性的獨特見解或閱讀感受,以達到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閱讀中,自悟自得。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拓展活動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客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通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三是讓學生自己設計郵票,并加以說明。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后通過鼓勵孩子們收集郵票,讓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