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5、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能力目標: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6、設定“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為教學重點;“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為教學難點。
三、復習舊知,鞏固識字。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有6個出現(xiàn)在課文人物的姓名中。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我通過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及名字,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如果喊對了,小伙伴就會回應。就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
四、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為什么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我們可以想象,這簡簡單單的一“問”,將激起多少層浪。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五、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自己畫的風以后,老師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對學生的思維將是更好的訓練。
三、識字
1、老師帶來了3位小朋友。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領讀他們的名字。
2、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3、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xiàn)了。
4、想知道這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嗎?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書寫的4個生字,指名讀一讀,組詞。
2、仔細觀察,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老師范寫,學生跟寫,并評議。
五、再讀課文,看看書中怎么說的畫風的方法,假如你是書中人,你會怎么說?試一試,看你會不會這樣說:
出示:劉聰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
六、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生活中看似很難辦的事情,只要認真觀察,不斷實踐,一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畫風
飄舞的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