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玲玲的畫 教學設計
課文分析】《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及“樓梯”“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品詞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
【教學難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
幻燈、學生作文、小黑板、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三分鐘講話(每堂課必備的節目)
挑選出學生上次一堂美術課的作文,請兩位同學來朗讀。聽的要求:比較兩組同學的最后的結果,以及兩組人的不同心情。
順勢小結板書:慘--------------喜
失望-----------興奮
我們請兩個小組里的成員自己回想一下,其他同學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
果。
板書:想----思考
二、揭示新課,感受課文內容。
他們兩組同學以不同的方法面對不小心倒在畫上的水粉,一組同學想了想,就畫出了美麗的雨傘商店,而另一組同學陷入了唉嘆中,把畫扔掉了。小組里的人也非常的失望。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幅特別的畫。這是一個與畫畫有關的生動活潑的小故事。揭題:玲玲的畫。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你體會最深的一句話。
小黑板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1)順勢教學“糟”字。這里的糟事指什么?你遇見過什么糟糕的事兒?
(2)在讀中感悟。
齊讀這句話,細細地思考。
輕聲地朗讀這句話,靜靜地品味。
默讀,深深地體會。
(3)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2、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文章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你有何感嘆!
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呢?具體學習第一部分。
起因:畫弄臟,來不及畫。(壞事)
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積極動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