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第25課《玲玲的畫》內容簡單,意蘊深刻。故事描述了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學習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玲玲情感的變化;品味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肯,腦,筋”等字,理解“滿意、端詳、腦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隨文識字、寫字,以小組合作、比賽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寓教于樂;
2、利用繪本閱讀,加強朗讀指導,巧妙引導補白,激發學生閱讀期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記、書寫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
難點:品味爸爸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
cai課件,詞卡,田字格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認識玲玲。
2、隨文識、寫“玲”字。
3、導出課題。
二、比賽檢測
1、比認。比賽開火車認讀生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教師引導順口溜識字“叭,趴”。
2、比寫。扣住有同樣部件的“肯,腦,筋”,指導觀察特點,比賽寫字。
3、比講。自由讀文,比賽講講這個故事。
三、繪本閱讀
1、由畫想畫,比讀顯滿意。
1夸畫入情境。夸一夸玲玲的畫,引導學生走入玲玲的情感世界,走進文本。
2隨文識詞,理解“端詳”。抓住“滿意”,“端詳”等詞,想象玲玲對自己畫的畫愛不釋手的樣子,做到隨文識詞。
3指導朗讀,讀出“滿意”之情。指導學生賽讀,入情、入境地讀出玲玲對畫的滿意之情,為學習后文做好鋪墊。
2、合作補白,比讀知著急。
1看圖悟情感。觀察玲玲被弄臟的畫,品悟玲玲的著急,傷心與難過。
2指導讀出玲玲的著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3出示文本,引導學生補白。玲玲( )說:“我的畫臟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指名學生填一填,再讀一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形成個性化感悟。
4師生合讀,加深情感體驗。師引讀:“玲玲( )說”,學生讀玲玲說的話。通過教師引讀,使學生對玲玲情感變化的體驗更加有層次。
5男、女生,合作比賽讀。(帶上動作和表情)男、女生分角色讀,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
3、對比欣賞,比讀感高興。
1對比賞畫,感受畫的變化。對比欣賞玲玲最初的畫和最后的作品,通過比較畫的不同,尋找玲玲情感變化的激發點。
2對比讀文,指導讀出高興。抓住玲玲前后的變化,讀出玲玲高興的心情。
四、升華主題
1、出示繪本,理解主旨。結合繪本,說感受。從“壞” 到“好”,理解爸爸的話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2、拓展延伸,聯系生活說感受。小組合作說經歷,全班匯報,聯系實際提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