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說課設計 3份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試著用“我喜歡蝴蝶谷,因為( )。”這樣的句式說說自己的理由,先個人自說,之后互動交流,師生適時作評點。對于發言精彩的學生,我會獎勵他一只美麗的蝴蝶,請他貼到黑板上,讓可愛的小精靈來到我們身邊。
(這一板塊的創意是用“讀”和“說”的方式,有效地進行課文的整體教學。“我喜歡蝴蝶谷,因為( )。”這樣的說話方式,讓學生的視線進入到課文的每一個角落,它是一條線索,不僅串起了課文內容,也串起了孩子們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暢快的發言與老師、同學的適時評點交融在一起,會形成動人心弦的課堂交流。)
第二板塊:品讀活動。
主要體現在“選讀探究”這一環節: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段讀給同學們聽,并說明喜歡讀這些句子的理由,其他同學可作評點。我會主動參與活動,適時指導學生理解與欣賞。
比如:
有的學生會喜歡“祖國的寶島臺灣氣候溫暖------”這一段。他們會用夸贊的語氣這樣讀:“祖國的寶島臺灣氣候溫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
有的學生會喜歡“蝴蝶谷”名稱的由來這一段。他們可以邊做動作邊讀:“------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還可以站到講臺前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講講“蝴蝶谷”這一名稱的由來。
我想,更多的學生會被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蝴蝶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所吸引。這是本課的重點段。怎樣讓學生體會到蝴蝶的美呢?我會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嘗試:
1、出示“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這句話,請學生自讀。
2、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想,有的學生會這樣說:“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蝴蝶的色彩美,因為它們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有的學生會這樣說:“我覺得蝴蝶的數量很多,因為它們像一把花瓣,該有多少只呀!”還有的學生會這樣說:“蝴蝶飛舞時的姿態多美呀!上下翻飛。”------
3、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課件,請學生配音。
4、看黑板上的蝴蝶圖,試背第三自然段。
(為什么如此品讀呢?新課標提倡“以讀促悟,以悟帶讀”,只有讓學生真正接觸文本,深入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品味,才能品出味,讀出形。低年級的閱讀教學猶應在這方面作出嘗試。)
第三板塊:拓展活動。
1、畫一畫:用自己的小手畫出蝴蝶谷的美麗,再試著給自己的畫起個好聽的名字,如“美麗的蝴蝶谷”、“我心中的蝴蝶谷”、“讓我神往的地方”、“大家快到這里來”等。
2、寫一寫:以“我真想去臺灣的蝴蝶谷呀!因為------”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
3、說一說:以“小小導游員”的身份向大家介紹臺灣的蝴蝶谷,評選班級的“十佳小導游”。
(這一板塊的創意在于它的延伸與拓展,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綜合性學習”的思想。)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七單元第19課,這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景色。全文文筆優美,詞匯豐富,既能讓學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寶島的熱愛之情。從教材編排來看本單元為“愛國篇”,主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風光和民族風情。《臺灣的蝴蝶谷》位于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歌唱二小放牛郎》、《鳥島》,下跟《歡樂的潑水節》。它處于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