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分析(五)
一對易混的生字,一對不易理解的詞語,由于老師導向性的提問,竟然由小學生自主發現,并將字的音形義,結為一體,而且讀中感悟,體驗了情感、理解得深透!
17《酸的和甜的》
點擊課件:出示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的動畫。
師:請你們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生:自由讀句子。
師:我們還可以說小猴子怎樣爬上葡萄架呢?
生:很著急地。
師:不錯,試著把這句話說完整好嗎?
生:小猴子著急地爬上葡萄架。
師:真完整!誰還想說?
生:小猴子急忙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飛快地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連忙爬上葡萄架。
(這個環節老師通過讓學生換詞的方法理解了“迫不及待”)
*就詞語的理解還有多種方式。
常用的: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聯系生活實際、做動作理解等
其他:
a、根據字形理解詞義
《北京》: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矗立”:根據字形想一想什么意思?(圖與文字結合)
b、嘗試運用理解詞義
詞語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讓學生能熟練地背出某一詞語的意思,而是讓他們深刻理解并能在各種語言環境中準確地運用。
《北京》:“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指的是河水流淌不止,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川流不息?(車輛)
(出圖)王府井步行街圖:什么川流不息?(有些比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可直接講解,減少提問。如“川流不息”的本意。該講時大膽講。)
c、充實內容理解詞義
《從現在開始》 :貓頭鷹宣布大家要像他一樣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聽了議論紛紛”:
【課件】大家聽了議論紛紛,有的說:“ 。”有的說:“ 。”還有的說:“ 。”
小兔子:晚上出來,多害怕呀,再說,我習慣白天出來,晚上睡覺的。
小松鼠:為什么一定要像他一樣?晚上不讓睡覺,誰熬得住啊!
百靈鳥:這下,我可倒霉了,晚上出來,怎么看得見東西呢?還不得撞到樹上啊!
……
【評析】這個詞語的理解沒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賦予了它實際的內容,這個內容又直指貓頭鷹自私的命令。至于貓頭鷹為什么不得人心,學生在議論過程中已有所理解,教師就不許再作講解了。
d、借助插圖理解詞
如《稱贊》中小板凳“粗糙”:什么叫~,看圖,從哪兒看出粗糙?
(生:不光滑,歪歪扭扭……)
常說,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蘊,都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而這字里行間的詞語,或陌生或熟悉,如果我們能注意到它們,挖掘到它們的潛力,并且讓這些詞語“生長”起來,是真的可以開出色彩斑斕的“語言之花”的。
* 在詞語教學的環節上,方式很多,努力讓一個環節發揮多重作用,突出了教學的實效。
(光盤:小柳樹和小棗樹:0- 20)
這一復習詞語環節雖然僅僅有四分多鐘,但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精心。老師不是僅僅簡單的把詞語呈現在屏幕上一讀即過,而是將詞語進行歸類,分類呈現,并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發現詞語特點,而后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練習說話,自然導入課文的學習。那么,這一個環節就具有了多重功效:既復習了詞語,又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發現的品質;既使學生了解了這類詞語的特點,又練習了說話,突出了閱讀教學中不忽視詞語教學的重點,可謂一舉多得。我們現在經常談教學實效,怎樣才能讓教學有實效,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盡可能地讓每一個環節發揮多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