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分析(五)
(課例《小柳樹和小棗樹》片段:3:48-8:30)
比如像第二自然段中小柳樹的話,老師先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句子的意思;接著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中的兩個感嘆號,進一步體會小柳樹的得意。(此處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體會情感的方法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環節自然而流暢。教師沒有生硬的說,大家看看,這個句子中有兩個感嘆號,從這兩個感嘆號中你有什么體會呀?讓二年級的學生來回答這樣的問題顯然有些勉強,教師很巧妙地進行引導:“你看,小柳樹在說話的時候用上了兩個感嘆號,他多瞧不起小棗樹啊,誰再來讀一讀?”自然而又有效,符合二年級段學生的特點。)第三步,教師創設了一個情境,把自己當作小棗樹,讓學生當小柳樹,對著老師說。(在低年級的閱讀課上,創設文本情境,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文中人物去體驗、去感受,去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是非常重要的。)這時學生的朗讀既有表情又有動作,語氣自然不做作。從這一句話的朗讀指導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教師每一次指導的目的非常清楚,學生的朗讀是一層比一層深入, 一遍比一遍入境。
(5)朗讀指導應注意多種形式相結合。這節課,教師通過圖片、語言等形式創設了文本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讀、分組讀、領讀、男女學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閱讀形式,使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讀出情感。
六、通過恰當的引導把握好文章的人文性
二年級教材在選文上思想性強,語言精美。那么,老師們要想做到既落實人文精神,又能很好地根據年段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把握語文教學的要求就應該特別注意把握。如三、四兩組的課文,三組強烈地表達了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四組則蘊涵了許多深刻而又豐富的生活哲理。對于這樣兩組課文的教學,老師們是特別會去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的,但稍不留神就會被思想內容所牽制,教學時只圍繞課文的內容作分析,或直奔文章的主題,離開語言文字的感悟進行空洞的思想說教,使生動的教材鮮活不起來,要么支離破碎、面目全非,要么刻板、膚淺,套用大道理,使原本應該充滿情趣的課堂死氣沉沉、了無生趣。
下面先請看兩位教師對《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的教學片斷:
(教法一)自由讀文少時(約1—2遍),檢查生字詞的讀音,然后提問出示:課文講了( )的小柳樹 ( )的小棗樹 你喜歡誰? 對于填空,學生找了文中的一些詞語來回答,如(漂亮、得意、驕傲)的小柳樹、(會結果、謙虛、溫和)的小棗樹。接著,所有回答問題的學生都說:“我喜歡小棗樹,因為他會結果,還不會驕傲,不會看不起別人。我不喜歡小柳樹,因為他不會結果,還看不起別人。”(基本意思如此)師又說:“那么,喜歡小棗樹的請舉手。”全班齊刷刷地都舉起了手。老師順勢提出下步學習要求:“小朋友都喜歡小棗樹,把為什么喜歡小棗樹的句子劃下來,再把為什么不喜歡小柳樹的句子也劃下來?”學生紛紛讀課文,找句子,然后是七嘴八舌地一番討論交流。于是,眾生紛紛批斗小柳樹的驕傲,又個個夸獎小棗樹的謙虛、不計前嫌。最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要學習小棗樹的謙虛,不要學小柳樹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