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說課稿
(4)、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加強識字寫字教學
為了落實低年級要加強識字寫字這一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把識字寫字融入到情境之中,使學過的生字新詞再次復現,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特別是寫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寫寫字,在老師的反復指導下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復習平臺
1、[出示課件]瞧,大海里有這么多小魚,你覺得他們怎樣?這些可愛的小魚還帶來了許多的詞語呢!有信心讀好嗎?(沙灘、水洼、叨念、蒸干、甚至、繼續、吸干、成百上千、忍不住、彎腰、不久、在乎)
[設計理念:低年級識字是主要任務,于是上課伊始就以再現詞語來鞏固識字,而且能為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課文打下基礎。]
(2)、書寫平臺
1、小朋友有四條小魚游過來讓我們寫一寫字,先仔細看看,你有發現嗎?這4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結構特點都是左窄右寬,注意引導學生根據以前的寫字經驗發現規律,把字寫好。指導時可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結構特征,重點注意自己認為的難點字的寫法。
2、老師范寫。要“精講解,多示范,先描紅,后臨寫”,指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好看。
[設計理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以生為本“的理念,同時,將寫字安排在教學一開始,保證了學生有充足的寫字和研字的時間]
每當海水漲潮時,海洋家族的成員如魚呀,蟹呀,蝦呀,貝殼呀,就被海水帶到了岸上,當退潮時,這些海洋家族成員,幸運的能重回大海,不幸的,就只能孤零零地留在岸上了。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
[設計理念:教師的一段導入語言,把學生帶入了文章的情境,為學文作好情感鋪墊。又根據學生特點,抓住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挖掘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自然引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3)、對話平臺
1、組織學生自由地朗讀第一自然段。回憶我們第一課時是怎樣能利用板書中的課題加“甚至”來講述課文內容的。(假如淺水洼里的小魚不能回到大海的懷抱,干死的小魚,可能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2、再讀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訴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小魚好可憐!)為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得發表自己閱讀后的感受。
[設計理念: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理解、感受]
3、在學生充分的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緊緊地抓住“蒸”字進行理解與體驗。師:它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雖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兒都會干死的。我們看看“蒸”字,從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多媒體屏幕展示:蒸字最初是蘭色](生:小魚就要被蒸死,我想小魚肯定很難受;蒸字說明溫度很高,下面有四點底,像在開水里一樣感到很熱。)
師:是啊,太陽多大呀,小魚越來越難受,我們看:[多媒體屏幕顯示著蒸字變成了紅色,下面的四點底變為四點火苗]你,你,你們就是這若干小魚中的一條,你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你能說出你的感受嗎?(我多想回到大海呀;我多想回到媽媽身邊;誰來救救我呀?我覺得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就等著被曬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