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 白天和黑夜教案
4、生物都有生物鐘,你能不能改變它們的生物鐘?
(1) 出示圖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嗎?冬天能吃到西瓜嗎?為什么?
(2) 學生發表意見,預測。
(3) 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簡單交流,找結論。
小結:原來,當我們改變光照條件時,就能改變動植物原來的生活節律和生長狀況。它們和人類一樣都能自己調節生物鐘。
三、拓展作業
從收集的資料中選擇常見的進行改變光照狀況的實驗,并做好記錄。
6 單元總結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記錄現象。
2 能對收集觀察的的資料進行總結,做出合理的解釋。
3能對探究的問題做出初步的結論。
科學知識
1 了解月相的變化規律,影子的變化規律。
2 知道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有關。
3 了解晝夜變化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敢于大膽想象。
2 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重點難點
1 認識影子及月相的變化規律。
2 晝夜對動植物,人的影響。
3 太陽鐘的記時原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觀察記錄的影子及月相變化情況。
前面收集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自制的太陽鐘。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效果
一 導入
師: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構成,白天讓你想到天空中的什么事物?——太陽。黑夜又讓你想到什么?——星星,月亮……太陽和月亮雖然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你知道有哪些聯系嗎?
學生回顧單元內容。
二 總結
1 太陽和影子
大多數物體在太陽下回有影子,還記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原因嗎?
拿出前面課堂上討論記錄的影子變化規律記錄,不同小組間進行交流對比,再次明確影子方向和太陽位置的關系;影子長短變化規律。是否有不同觀點(鼓勵大膽想象)
對小組觀察記錄和討論情況進行評價。
師:老師看見同學們的桌上放著形形色色的太陽鐘,誰來介紹下你的太陽鐘是如何測時間的?它是根據什么原理測時間的?
小結:太陽能夠使不透明的物體產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長變短,再變長,由西向東變化的,利用這個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陽鐘。
2 月相變化
過度: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場了。這樣的交替周而復始其中的奧秘吸引了古今人類。消渴學家們,你了解晝夜交替的奧秘嗎?
學生總結所學知識,要求發言精練,不必象學習新課那樣詳盡。感受到宇宙的奧妙,激發探究興趣。
師:月亮是個害羞的姑娘,總是遮掩著臉龐,難得看到全貌。因而人們給她取了好幾個名字,還記得嗎?
學生回憶月相名稱。
師:這些名字我們稱之為——月相。同學們都觀察了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月相日記最精美準確。
交流月相日記(在已學的基礎上選出較好的兩三人展示,并總結規律。)
小結:原來月相是以一個農歷月為周期變化的,在同學們的耐心觀察下,發現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從新月到十五的滿月,再變成娥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發生變化,真是個愛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 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師:晝夜不僅有影子與月相的變化,還對動植物產生影響,使動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節律,也就是通常說的生物鐘。
經過實驗,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
學生談論。(體會平凡的小事中的不平凡,培養求實精神,了解事物間是相互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