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粵教版)
2、 水流具有搬運作用,一條大的河流,一般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主要河段。上游的石頭是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塊。中游是體積稍大、較圓滑的石頭。下游的石塊是圓滑的小石頭。
3、 石筍、鐘乳石和石柱都是由石灰巖沉積形成的
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粵教版)
3、 石筍、鐘乳石和石柱都是由石灰巖沉積形成的
第一課 根里的“抽水機”教學目的:1. 了解根的形態。2. 知道直根系和須根系。3. 了解根的作用。重點難點:了解根的形態和作用 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課本圖片。...
第十一課 噪聲的危害與防治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在課堂外對噪音危害的切身感受,對噪音危害及其防治知識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交流有關噪音的資料,闡述自己對噪音的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噪音污染的各種建議,使學生在參與消除...
一、概念知識1.像電燈這樣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 。(注:自己發光的條件:①自然光,如太陽、螢火蟲;②非自然光但處于發光狀態,如點燃的蠟燭、點亮的電燈;③月亮不是光源)2.影子產生的條件: 、 、 。...
第三單元 熱能考察之旅單元目標:1、熱能是我們人類生活中必需的能量之一。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及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來幫助外星系的朋友“友友”完成這次地球上熱能的考察任務。...
第五單元 地球在變臉單元目標:1、通過科學學習,知道與科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的交流合作能力。2、結合對搜集的資料整理分析的,學生能夠知道地球表面變化對生物和環境的影響。...
一、教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三個面向”的教育方針,主動適應素質的要求,認真落實教育部新課程標準,積極遵循主題教育和建構主義的教育理論,切實體現探究式的教學觀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觀,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
教學目標: 1、會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常見材料的顯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開展研究活動; 3、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4、通過對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識到周圍的世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5、通過小組的...
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生物與環境1、種子發芽實驗(一)2、種子發芽實驗(二)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4、蚯蚓的選擇5、食物鏈和食物網6、做一個生態瓶7、改變生態瓶8、維護生態平衡光1、光和影2、陽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樣...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光是直線傳播的過程與方法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
1、種子發芽實驗(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學會做凸透鏡成像實驗。2、嘗試制作望遠鏡。科學知識:1、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2、了解凸透鏡的應用。3、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第一單元————‖1.種子發芽最基本的條件:水、空氣、溫度。2.植物生長條件:水、空氣、溫度。3.蚯蚓喜歡的生活條件:陰暗、潮濕。4.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
第5課:光與熱備 課 人:賈備課時間:.9.25教學時間:.9.26備課類型:詳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
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學會做日光的色散與合成實驗。2、嘗試做在單色光下觀察物體顏色的實驗。3、能夠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科學知識:1、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陽光的色散現象。2、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系。...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預測,并說出依據;2、能設計驗證性的實驗方案并學會研究記錄;3、能夠在電路中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檢驗;4、能根據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性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