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3、學生交流
將自己的分類結果與同學交流
思考:化石能告訴我們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4、化石形成的模擬實驗(教師演示實驗)
思考:這個實驗說明了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5、作業: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繁榮昌盛的動物,后來突然從地球上消失。
科學家根據恐龍的化石研究了很多種恐龍。
那么你知道哪幾種恐龍呢?
收集關于恐龍的資料,并以恐龍檔案卡的形式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6、學生活動:
展示恐龍檔案卡,比一比誰制作的更精美。
7、學生活動:
閱讀教材上相關的資料,推測恐龍滅絕的原因。
將推測的結果填入表中。
8、交流:
將自己的推測結果與同學交流。
12、生物進化的秘密
教學目標:
1、能解釋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含義;
2、能以某類生物為例,闡釋生物進化的過程;
3、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4、培養學生“世界是運動”的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含義,能以某種生物為例闡述生物進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舉例說明某種生物的進化過程。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言:
在我們地球上,生存著成千上萬種生物,目前已經命名的有150多萬種。我們現在看到的生物與遠方時期的生物有很大的差異(燈片或其它電教手段出示相關圖片)。這是為什么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來探究一下生物進化的過程。
二、講授新課
(一)活動1(搜集和整理有關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1、教師:簡介達爾文不怕困難,跋山涉水、采集標本、挖掘化石的故事。
(板書:自然選擇)
2、學生將自己搜集和整理的有關達爾文的其它資料相互交流、討論。
3、說一說達爾文的科學精神對自己的影響,我們應該向達爾文學習些什么?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怕困難、敢于開拓的精神)
4、教師結合學生討論,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
(二)活動2
1、以長頸鹿進化過程為例,認識“自然選擇”物種的含義;
2、學生討論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3、選擇一類其他的動物,試著解釋他們先怎樣進化的。
(要求學生大膽想象,熱烈討論)
4、教師小結: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過程。
三、全課小結:
13、山脈的變化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是風化作用及地表巖石不斷破碎的原因。
2、 通過模擬實驗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從而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3、 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地表巖石的變化。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風化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
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教學準備:
酒精燈、試管夾、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觀看視頻資料,感受“幼年山脈”和“老年山脈”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組討論后回答:
(1)幼年山脈和老年山脈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脈”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老年山脈”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2、推測:山脈的變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