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st-se:
能提出一些對小學生來說切實可行的保護地表的措施。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召開辯論會等方式來探究“人類活動隊地表的影響”的問題。
教學準備:
有關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作用的圖片、視頻資料、有關人類引起地表形態發生的活動圖片、視頻材料。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我們知道,今天我們看到的壯美的自然景觀,高山、河流、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前三課的研究,你認為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表變化的?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某種地表形態的改變往往是由許多種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了自然力量,還有那些力量能引起地表的變化?
科學探究
一、人類活動改變地表
對于人類的那些活動影響著地表的變化,我們已有所了解,把課下搜集的資料展示出來。
1、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3、板書學生總結的人類改變地表的活動方式
人類的這些活動使地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按著 對保護地表是否有利把這些活動進行分類。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地表不受破壞呢?
二、辯論會
1、提出問題
某地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數量減少,不足以維持當地的糧食供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人提出圍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積的方案。對這一方案,你的意見是什么?
2、自由結組
贊成圍湖造田的為正方,反對圍湖造田的為反方,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點自由結組。
3、組內準備辯論材料
提示學生在準備材料時要注意,觀點是什么?圍繞這些觀點的理由都有哪些?怎樣總結。
4、展開辯論
(教師隨機組織,但教師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
5、總結
經過辯論,我們的觀點是什么?
談談自己對上述觀點的理解,并向周圍的人們進行宣傳
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有關信息。
拓展活動
我國是一次性筷子的生產大國,每年出口量很大,同時也是使用大國。
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利弊?發表自己的見解?
從保護環境,拯救森林的角度思考,可采用何種解決方案?
17、常見礦物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多角度描述礦石的特點。
2.能根據礦物的不同性質對礦石進行分類。
3.能舉例說明每一種分類方法(或標準)的優缺點。
4.能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各種礦物之間的相對硬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礦物。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礦物的條痕。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舉例說明礦物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2.能舉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寶石的用途
教學準備:常見礦物、刻刀、 磁鐵、無釉瓷片、銅鑰匙、銅幣、鐵釘、玻璃片、砂紙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地球上的巖石大多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是人類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資源。關于礦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種常見礦物。
3、討論:你希望研究礦物的什么性質?需要什么養的工具?采用什么養的方法?怎樣記錄實驗結果?
4、交流。
5、閱讀教材:77頁
6、提問:怎樣觀察礦物的顏色?
7、講解:條痕就是礦物再無釉瓷片上刻劃留下的痕跡,是礦物的粉末,能夠轉為準確地反映礦物的顏色。礦物條痕的顏色與礦物的實際顏色是有一定區別的,條痕的顏色才是礦物的準確顏色。
8、認識摩氏硬度計。
9、分組活動、做好紀錄。
10、交流觀察和實驗的結果,比較各種礦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