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3、交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設。
4、小組根據自己的假設,設計模擬實驗研究一種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
2、 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認識風化作用。
第二課時
三、拓展延伸
1、看圖,認識蘑菇石。
2、推測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推測并寫出實驗報告。
14、沙洲的形成
教學目標:
1、 通過模擬實驗證明水和風對土壤、沙有搬運作用以及對石子的搬運和磨圓作用。
2、 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過程和原因以及沙塵暴的成因。
3、 體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陸地變遷的壯觀過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沖刷、搬運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
體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陸地變遷的壯觀過程,形成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噴壺、沙土、各種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盤和視頻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欣賞沙洲圖片
二、 探究沙洲的形成
1、 提出問題:沙洲是怎樣形成的?
2、 學生觀察示意圖,猜想沙洲是怎樣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塊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3、 匯報自己的猜想。
4、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擬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5、 比較噴水前后的“景觀”。
6、 討論: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時候,會發生什么現象?
7、 小結沙洲的形成。
8、 拓展:試著用模擬實驗的結果,解釋自然界洪水的沖刷和搬運現象。想象一下,連續一周的大暴雨,會使地表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三、 探究鵝卵石的形成
1、 欣賞鵝卵石
2、 學生猜想,提出假設:鵝卵石原來的形狀是什么樣子?它們上怎樣形成的?
3、 匯報自己的猜想結果。
4、 教師出示實驗材料。
5、 學生分組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設計模擬實驗。
6、 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7、 分組開展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做好實驗記錄。
8、 匯報交流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