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份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
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梁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優點?(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1、 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后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2、 (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學生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
2、以實際例子說明(可結合我們家鄉的太平橋作說明)
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么優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這個由老師做演示實驗)
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后回答。
(1) 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么方向用力?
(2) 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么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制作橋
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
讓學生說出自己設計和制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么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
板書設計:
拱橋 拱的高度不同
拱的兩邊推力不同
拉索橋
8、用紙造一座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設計和建造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造橋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數量、形狀和結構等。
過程與方法
經歷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
應用形狀結構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和制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
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表意見的品質。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舊報紙一張、膠帶、剪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合作帶來的各種橋模型,請學生按照展覽要求先報名,再統一在講臺前參展。
二、請各在座的評委檢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統一,然后討論分別從幾個方面去評價這些不同形狀的橋模型?教師提出要求,板書如下: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最佳作品獎,最佳評委獎。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單項獎:省料獎、美觀獎、實用獎、參與獎。
三、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橋?下面的內容可供參考:
設計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出示設計圖或設計過程。
應用了哪些形狀方面的知識。
應用了哪些結構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橋哪里受壓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術,做得不夠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顯的優勢的。
預計能承多少重量。
板書設計
用紙造一座橋
一、各種橋的模型出示
二、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最佳作品獎,最佳評委獎。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單項獎:省料獎、美觀獎、實用獎、參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