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第2課時 圓柱體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加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準備 側面帶有商標紙的圓柱體實物,學生自做的圓柱體,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答:
1)求圓的周長
① r=2cm ② d=5m
2)求圓的面積
① r=1cm ② d=4m ③ c=28.26dm
2、圓柱體的特征是什么?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教學圓柱的側面積
1、猜想激趣(深化對例2中罐頭盒側面的認識)
師:這是一個圓柱形罐頭盒,其商標紙所在的面是圓柱的哪個面?
生:側面。
師:猜想一下,如果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不規則圖形........
2、操作發現
師:到底是什么圖形呢?你們想知道嗎?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體,親手剪剪看。
生1:我沿著圓柱體的一條高剪開,得到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
生2:我也沿著圓柱體的一條高剪開,得到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生3:我是斜著剪開的,得到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4:我是隨意撕開的,得到的圓柱體側面展開圖是一個不規則圖形。
(隨著學生的回答,電腦出示各種操作的過程、結果。)
師:你們真棒!……
[設計意圖:讓學生猜想,激發了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鼓勵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廣泛參與,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主發現奧秘,為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對比歸納
師:現在前后4人討論一下,得到的這4個圖形的邊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
生1: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形的高。
生2:我們發現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都相等。
師:也就是說:如果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那么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長度怎樣?
生:相等。
師: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3:我們小組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圓柱體的底面積周長;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
師:那么不規則圖形呢?
生4:我們沒有發現它與圓柱體的關系。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不規則圖形,好嗎?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1:沿著高剪開,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得出與第一個同學相同的結論。
生2:斜剪,還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和第三個同學同樣的結論。(隨著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操作的過程,閃爍其結論。)
師:真聰明!大家表現真棒!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甚至不規則圖形與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可以剪成一個什么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