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案
教學內容 課本第29頁第1~3題,第30頁練習五第1~6題。教學目標
進一步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課文講解
引導學生把握圓柱與圓錐的聯系與區別,更加明晰相關概念,靈活運用計算公式。第1題,復習圓柱、圓錐的特征。讓學生在分類的基礎上,回顧、整理圖形的特征。
第2題,復習圓柱的表面積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先整理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再進行實際計算。第3題,應用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輔導要點 讓孩子閱讀課文,并說說主要內容。 第1節圓柱,有3小節: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第2節圓錐,有2小節: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圓柱、圓錐的側面都是曲面,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可以運用長方形的知識解決問題;圓錐的側面沒有展開,它不是小學生的學習內容。圓柱有3個面,圓錐有2個面;它們的底面都是圓形,所以圓的面積和周長是本單元計算中最重要的內容。
圓柱,從前面看是一個長方形,底面直徑與高互相垂直;圓錐,從前面看是一個三角形,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柱所占的空間是底面積高,圓錐所占的空間是它等底等高圓柱的1/3,所以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v=sh,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v=(1/3)sh。
讓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估。
第1題,讓孩子把圖形編號,第1行①~④,第2行⑤~⑥。因此,圓柱:①②⑥;圓錐:③④⑤。再說說圓柱的特征,圓錐的特征。第2題,劃出詞語: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圓柱、圓錐的體積。根據名稱想像圖形,并回答問題。
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側面積s=ch;表面積=側面積+2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用面積單位測量。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體積v=sh,所以圓柱的體積v=sh;等底等高的圓錐所占的空間是圓柱的1/3,所以圓錐的體積v=(1/3)sh。圓柱、圓錐的體積都是體積單位測量。把公式和相應的單位批注在書上。
先填寫r或d的值,計算時可靈活選用r或d列式計算。
圓柱的表面積:(1) π104+2π52=90π(dm2);
(2) π20.7+2π12=3.4π(m2);
(3) π405+2π202=600π(cm2)。圓柱的體積:
(1)π524=100π(dm3); (2) π120.7=0.7π(m3); (3) π2025=2000π(cm3)。圓錐的體積:
(1)1/3π222.4=3.2π(dm3);
(2)1/3π0.524.5=0.375π(m3)。
讓學生把已知條件與算式進行比對,進一步理解計算公式。 第3題,在“水壺”批注“圓柱”,“多少布料”批注“表面積”,“多少升”批注“體積”;寫出相應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