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方程 7、整理與練習(3)
1、小英和小紅同時從學校出發,小英以每分鐘63米的速度向東走,小紅以每分鐘57米的速度向走。幾分鐘后兩人相距600米?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歲,明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
4、一個書架,上層放的書是下層的2.4倍。如果把上層的書搬56本到下層,這兩層書的本數就同樣多。原來兩層各放多少本書?
三、綜合練習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決問題。
1、小英和小紅同時從學校出發,小英以每分鐘63米的速度向東走,小紅以每分鐘57米的速度向走。幾分鐘后兩人相距600米?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歲,明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
4、一個書架,上層放的書是下層的2.4倍。如果把上層的書搬56本到下層,這兩層書的本數就同樣多。原來兩層各放多少本書?
課前思考1:
“探索與實踐”先放手讓學生實踐,再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收獲和體會,在活動中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評價與反思”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列出的評價指標,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實事求是地總結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課前思考2:
整理與練習第三課時中的練習屬于實踐活動的形式,綜合性強了,與生活結合的更緊密了。
第11題可這樣處理:先讓學生讀題,再提問:能直接畫三角形嗎?為什么?當學生算出底是4厘米后,讓學生嘗試畫一畫,在組織交流:怎樣畫?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畫一畫,引導學生畫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的類型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第12題~14題的處理方法照孫老師的設計。
多余時間要講評數學天天練上的補充習題,特別是思考題,比較復雜,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有困難,教師必須要講評。
課后反思1:
根據這一星期的應用題教學,我班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對做應用題感到害怕,針對這一情況我打算在今后的應用題教學中注重以下幾點的訓練。
1.讀題。通過讀題使學生理解題中的情節和事理,知道題中講的是什么事;弄清已知條件中,哪個是直接條件,哪個是間接條件,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是什么關系。讀題的過程,就是了解題意的過程。如果題目沒有讀懂,后面你再怎么做也沒有效果,讀題、審題是解應用題的第一步。
2.圈畫。就是把題中的重點詞、句用符號劃出來,也就是一個去繁留簡的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每個數量的意義及數量間的內在關系,把前面讀題了解到的信息用符號表示出來。
3.畫圖。就是畫線段圖,用線段把題中所講的各個數量及其相互關系表示出來,直觀地、形象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主要目的是輔助學生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4.說思路。說理就是讓學生用清晰、簡潔、準確的語言,說出自己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思維過程及相應的道理。這需要學生有對題目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及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部分對不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優生可以讓他完整的表述出來,中等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學困生可以看著算式說說每一步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