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3.這幾部分內容的關系是:比的意義和性質是基礎;解決問題是應用比的相關知識進行按比例分配;綜合與實踐突出本單元所學知識與其它知識的綜合性,強化學生知識的應用意識。
單元教學提示
1.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有效地利用學生掌握的分數和除法的相關知識來理解比和比的基本性質。
2.加強比較,讓學生切實掌握比、分數、除法間的聯系與區別。
3.重視學生的分析過程,幫助學生切實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
4.強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比的意義和性質
1. 3個例題編排的作用
例1教學比的意義,例2教學比的基本性質,例3化簡比。
2.例1
例1的教學程序是:除法引入——比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比的寫法和讀法——比的意義——比各部分名稱。
教材選用兩個量(張麗用的時間和李蘭用的時間)作教學素材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這兩個量的關系。
介紹了比的多種寫法,使學生對比的認識更加全面。
3.例2
采用“觀察比較——討論分析——歸納總結”的方式組織教學。
由分數和比的比較引入教學,有利于學生啟動分數的相關經驗來理解比的知識,上排的分數既可以看作分數,也可以看作比。
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促進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理解,用最簡分數的概念理解最簡比的概念。
4.例3
化簡比包括化簡整數比和分數比,都是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強調比的結果應該是最簡整數比。
出現了連比的例題,為后面用連比來進行按比例分配的學習作準備。
解決問題
1.例1
通過兩個小孩的對話,強調“按兩人拿出錢數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價值。
呈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用方程解(實質上是歸一法);另一種是按比例分配。
對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過程,歸納總結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例2
和上一題不同的是,題中的比是一個連比。
在學生解題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
3.例3
既涉及按比例分配的知識,還涉及分數的知識,綜合性比較強。
突出“按所行的路程的比”分配。
在書寫上又有所變化,不再先求總份數,而是用分母相加的形式體現總份數。
利用算法多樣化,溝通歸一問題與按比例分配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整理與復習
(略)
綜合應用:了解三峽工程的投資與效益
1.這個活動的設計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活動的內容及要求;二是活動的途徑及方式;三是成果展示及交流。
2.活動的內容及要求只是提供一個范例,教師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活動的內容要求。
3.活動的途徑及方式主要采用查、訪、問等方式。
4.通過展示交流,促進學生的相互學習,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成功體驗。
五、圖形的運動和確定位置
單元教材分析
1.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是小學階段“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知識體系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面所學相關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確定物體位置等知識的歸納和總結。
2.教學內容主要由圖形的放大或縮小、比例尺、物體位置的確定、綜合運用等組成。
3.全單元重點從以下方面去體現新的課程理念:
(1)內容呈現形式多樣,凸現數學問題的真實背景。
(2)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
(3)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索。
(4)注重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單元教學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