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應用題
第一組應用題 (第75~81頁) 教材說明 這一組應用題是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的數的;例2是比較兩數差與倍數關系的復合應用題,需要用兩步解答。每個例題之后,將例題擴展到其他情況,使所出現的例題能覆蓋更多的、含有三個條件的的數量關系。通過教學,使學生對應用題的結構、數量關系以及應用題之間的關系理解更深,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解題方法。適當增加應用題的變化,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1,教學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的數的。顯然,它是學生過去學的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簡單應用題的發展。即由原來的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引申到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的數。因此,要先算出兩數的和,再求比“和”多(少)幾的數。 例1所給的條件中,“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集中地反映了三個數量間的關系。教材借助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數量關系,并啟發學生想,要求做了多少朵紅花,需要先算什么?解答完了,教材提出兩個問題,都是改變例題的第三個已知條件,不改變問題,形成一個新的應用題,啟發學生思考該怎樣解答,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的解題能力。 例2,教學比較兩數差與倍數關系的復合應用題。這種應用題是三個量之間關系,要用兩步解答,但實際上仍是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為了加強與一步應用題的聯系,教材首先通過復習題出現一步應用題,隨后出現例2,把復習題的第一個條件“商店有紅氣球8個”,改變成:“商店有黃氣球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這樣,把復習題變成了先要求出比一個數少幾的數,再求出這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教材借助線段圖分析了思路,沒有完全解答出來,要求學生自己完成。接著,與例1相同,教材提出問題:如果把例2中的第三個已知條件或問題改變了,該怎樣解答?讓學生自己想出解答方法。 “做一做”和練習二十所編排的含有三個條件的,注意反映各種類型的數量關系,并且注意通過改變應用題的條件、給應用題補充條件和問題等練習,加深學生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理解,培養靈活的解題能力。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3課時進行教學。教學第75~78頁上的內容,完成練習二十中的第1~13題。 2.例1的教學。 (1)出示復習題后,可先讓學生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讓學生自己解答。 (2)教學例1時,可以直接給出例題,引導學生審題、分析。也可以從復習題出發,增加條件和改變問題,使之變成例1。這樣引入,可以降低分析思考的難度,便于學生看清與一步應用題的聯系。在學生讀題后,可以讓他們說說題目說的是一件什么事,同學們做了哪幾種花,進而分清條件和問題。教師可加以摘錄。再引導學生弄清三種花的朵數有什么關系。可以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直接提出這一問題,或者再作些啟發:黃花、紫花的朵數知道了,要求紅花有多少朵,紅花的朵數和黃花、紫花的朵數有什么關系?然后,還可以畫出線段圖表示這一數量關系。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或者先由教師畫出表示黃花、紫花朵數之和的那條線段,再問:表示紅花的那條線段怎么畫?總之,應讓學生也參加到畫線段圖的過程中來。之后就可提問學生:“要想求出紅花多少朵,需要先知道什么?要想求出黃花和紫花的總數應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在線段圖上是哪兩段?”再進一步提問知道了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又知道紅花比這個總數少3朵,又該怎樣算?可以邊提問邊列出算式。 (3)在此基礎上,提出“想一想”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看到,改變例題中的第三個條件,就使例題變成了另一道題。再引導學生想,現在的題目和剛才學的例1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線段圖該怎樣改?引導學生想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4)先讓學生獨立做“做一做”中的兩題,做完之后可引導學生小結一下解題思路,再讓學生做練習二十中的第1~2題。 3.教學例2。 (1)出示復習題后,要著重讓學生復述題意,分清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讓學生自己解答。 (2)教學例2,可放手多讓學生分析,在讓學生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時,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再把此題跟復習題對比,讓學生說一說:這兩道題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再啟發學生想:要求花氣球有多少個,必須先算什么?為什么?怎樣求紅氣球有多少個?指名讓學生列出算式。再提問:求出紅氣球有8個,怎樣求花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把算式寫在自己的書上。 (3)“想一想”中的兩個問題,第(1)題只改變第三個已知條件,比較簡單,可讓學生直接列算式解答。第(2)題,不僅改變了第三個已知條件,而且也改變了問題。改變之后,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把改變了條件和問題的題目與例2進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怎樣用線段圖表示,解題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4)“做一做”中的題目,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對解題有困難的學生,可針對具體問題給以幫助。 4.關于練習二十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2題,難度較大。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用兩步計算的問題。而不要提出諸如“唱歌組有多少人(用一步計算)?”“一共有多少人(用三步計算)?”這樣的問題?梢怨膭顚W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如:“唱歌組的人數是書法組人數的幾倍(24×3÷9)?”、“唱歌組的人數比書法組多多少人(24×3-9)?”等等。 第14*題,比較復雜。與例1相比,表面上都是要先求出總數是多少,再求第三個量是多少。實際上,解法大不一樣。第一步先求總數是多少,但這里要求的總數不是求兩個數的和,而是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計算(與例1的第二步相同)。第二步是已知總數和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也用減法計算。因此,指導學生做這題時,要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析清楚三個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如果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可以適當加以提示。 第15*題,要讓學生認真讀題,如果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可以適當給以幫助,但要讓學生獨立思考。 練習二十后面的思考題。做這道題可以先讓學生通過畫圖,弄清數量關系。黃雞比黑雞多13只,黃雞的只數就是黑雞的只數加13只;白雞比黃雞多12只,白雞的只數就是黑雞的只數加25只,又知道白雞的只數是黑雞的2倍,所以黑雞的只數就是25只。由此可知黃雞是38只,白雞是50只。 (人民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