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例
(4)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三總量,如果長是一定的,寬和面積成正例關系。這三種量再什么條件下還能組成比例關系,是哪種比例關系。
《認識比例尺》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認識比例尺(課本第48、49頁)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比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首先說明為什么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明確它的意義,并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比例尺,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又通過一個機器的放大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說明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例1教學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為后面比例尺的計算作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含義,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決簡單的求比例尺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地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師: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同學們,XX年北京奧運會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眾多的名勝古跡,感受一下我們祖國的美麗!
師:今天老師把我們的祖國和首都北京搬進了課堂。(課件出示:數值比例尺為1:100000000的中國地圖和線段比例尺為 的北京地圖)你們知道我們的大中國和北京是如何畫在這么小的地圖上嗎?
生:把它縮小。
師:老師可以利用地圖和手中的一把直尺很快地告訴大家任意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你想知道哪兩地之間的距離呢?請出題考考老師。
生1:我想知道北京到上海之間的實際距離
生2:我想知道我們合肥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師用地圖量出地圖中北京到上海、合肥到北京的圖上距離,很快回答學生的問題)
師: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疑問,老師憑借這把直尺是如何知道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設計意圖:數學應該來源于生活,我在創設情景時把中國和北京搬進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調動了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二、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師:其實老師僅靠手中的直尺是量不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還需要用地圖上的比例尺來幫忙。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比例尺。(板書:認識比例尺)
師:關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生1:什么叫比例尺?
生2:怎樣求比例尺?
生3:比例尺是尺嗎?
生4:比例尺有幾種形式?
(設計意圖:揭示本節課題,讓處于對新知好奇的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學習)
三、 實驗對比,得出概念
師:為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問,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師:我這有一條3米長的線段,你能把它畫到自己的練習本上嗎?你準備用圖上幾厘米來表示實際3米?請畫在紙上。